第143章 完美的铁案不!我已找到突破口了!
外界流言风语甚囂尘上,重查餉银案颳起的风暴正以恐怖的速度席捲整个朝堂,可刑部衙门,此时却静的可怕。
刑部就好似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般,各部门之间仍旧高效的运作著,且整个衙门內,都听不到哪怕只言片语关於重查银案的討论。
就好像刑部的官吏们,无人知道餉银案正在被他们的郎中重查一般。
刑部司,郎中办公房。
“真是怪了。”
陆阳元向刘树义道:“下官想听听同僚们对重查银案是个什么看法,会不会有人因参与过银案,不满刘郎中,故意使坏。”
“结果,下官走了好几个院子,愣是没听到任何议论的话。”
端坐於书案后的刘树义闻言,眼晴都没有离开书案上的卷宗,淡淡道:“很正常,虽然说此案当时由三司共同调查,参与者眾多,可多数人,都只是苦力。”
“干活有他们的份,功劳与他们无关。”
“他们没有在此案得利,自然也不会担心银案出现什么意外,毕竟再出现意外,也怪不到他们身上,更不会影响他们现在的利益。”
“真正需要怕的,是那些在银案立功,並且藉此得到普升或者奖赏的人”如果银案的结果真的被我推翻,他们便要担心曾经被朝廷赐予的好处,会不会被收回,甚至因他们断案错误,导致上百人惨死、近千人流放的后果,他们是否要为之承担。”
“而这样的人,皆是三司顶尖的那些人,是尚书、侍郎和郎中这一级別。”
“可这些人—
刘树义声音顿了一下,这才抬起头看向陆阳元,道:“陛下登基后,还有几人留在三司又有几人留在刑部”
“就算留在刑部,谁不知我是杜公的人,他们又岂敢在杜公眼皮底下与我叫板”
陆阳元听著刘树义的话,双眼顿时一亮。
“对啊,虽然说刘郎中你重查餉银案,会让很多原本三司的人不满,可如刘郎中所说,真正能对刘郎中造成麻烦的人,其实没有几人。”
他长出一口气,拍著心口:“刘郎中这样说,我悬起的心就放下了,我还以为这一次查案,我们要与整个三司为敌呢!”
看著陆阳元放鬆的样子,刘树义笑著摇了摇头。
说起来,他还要感谢李世民。
毕竟若不是李世民登基后,基本上把武德朝那些重要位置上的重臣,杀死的杀死,边缘化的边缘化,使得三司的最高长官都换成了李世民的人他可能真的就要与整个三司为敌。
那样的话,即便他能查明案子的真相,之后也没法在三司立足。
现在,他便没有这样的忧虑。
当然肯定还会有人阻挠,毕竟哪怕当年三司的长官退了下去,可他们这些年,也必然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与势力。
而且有些人,也还留在三司。
不过能留下来的人,品级最高也就是任兴这种,影响力最大的,都被边缘化了。
而官场是最现实的地方,讲究一个“人走茶凉”,在这个位置,与不在这个位置,所能產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种种,自己有李世民当靠山,刑部又有杜如晦当后盾,此案虽艰难,但绝不是外人所说的那种举世为敌。
他端起水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道:“万年县衙与长安县衙还没有消息吗”
陆阳元摇头:“没有。”
刘树义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骄阳已经走到西南侧,距离他让万年县衙与长安县衙开始搜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
以两个衙门的能力,这两个时辰,足以搜查许多地方,问询许多百姓,可仍是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他看著卷宗里关於任兴大篇幅的记载,眉头微微感起。
整个餉银案,收穫最大的人就是任兴,若不能找到任兴,便很难復原餉银案的全貌。
“刘郎中——””
这时,赵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嘎吱一—
赵锋推门而入,他將一份书簿递给刘树义,道:“刘郎中让下官整理的当年参与餉银案的三司人员名单,因参与人数太多,下官暂时將官员以及立功的流外官整理出来了,至於其他的吏员与流外官,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行。”
刘树义打开书簿,看著上面十分清晰的字跡,以及很有条理的信息,微微頜首:“辛苦了,就这样吧。”
“本官时间有限,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见一面,有这些领导者,以及立功之人的信息,足够了。”
赵锋自然不会有异议。
刘树义目光第一页看去,便见第一页上有三个名字。
正是武德七年,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的领头者。
这三人因是银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