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投稿(2 / 3)

块钱的石英表戴了几十年,也不舍丢;巴菲特住在一幢1958年购买的老房子里,开着车龄长达15年的旧车……

    这些新闻报道,无一例外最后都会附上一段对这些富豪俭朴行为的夸赞。

    梁永丰不知道这些媒体到底收了多少钱,才会这么颠倒黑白。

    看看这些富豪在其他方面的花销,你就知道所谓“俭朴”都是假的。

    比如老黄瓜,他喜欢高尔夫,他打球的那个高尔夫球会所,一个会籍就价值好几千万港币,每年会费又是好几百万。

    巴菲特自己虽然住在美国三线小城奥马哈的旧房子里,但是他给他老婆在加利福尼亚拉古娜海滩买了豪宅,他个人的安保费用每年也是数以百万计。

    这些富豪随便一项支出,都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说他们俭朴,不是屁股太歪,就是心眼太坏。

    富豪们的“俭朴”,主要是为了避税。

    巴菲特领10万美元的年薪,领了25年。

    扎克伯格更离谱,年薪是1美元。

    他们绝大多部分支出走的都是公司账户,或者采用分红、股权激励形式发放,以规避超高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将来梁永丰也能上富豪榜,他也会“俭朴”一下。

    说实话,这些奢侈品牌的衣服,除了所用的布料好一些,做工还不如他之前在东莞裁缝店里,定制的那套西装——那件西装是真的完全手工制作的。

    他给裁缝加了钱,人家做的特别认真。

    但是现在他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

    如果他真穿的很俭朴,别人就会真当他是土鳖,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环境下。

    他们买这些东西是刚需!

    买完东西,见旁边不远处就是报摊。

    梁永丰过去把所有的报纸各买了一份,然后顺手又买了一些明信片、信纸、信封。

    回到房间,梁永丰把所有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

    《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等报纸,都刊登了《少林寺》即将上映的消息。

    长城电影公司这次下了大本钱。

    最后梁永丰戴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双层手套,拿出了《南华早报》,对着报纸上的投稿地址,开始写信。

    他以一个刚刚去大陆旅游回来的香港人口吻,写了一路的见闻,尤其是对大陆有些公社,至今连一座桥都没有的事情,做了详尽的描述。

    这些公社虽然没有处于海外,却是实际上的孤岛,没有电,没有干净的水源。

    有的百姓因为赶上发洪水,没能及时就医,而耽误了病情。

    有些老人多年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第一次看到汽车的时候,怎么也不明白没有马的车,是怎么走的。

    ……

    这些事情不是梁永丰胡编乱造,都是根据中堂公社的黄主任所说的事情,改编而成的。

    最后他还加了一句——请等一等你的人民。

    《南华早报》应该会喜欢这种调调。

    写完之后,梁永丰把信纸小心的折叠起来,装进了信封。

    戴上

最新小说: 绝对权力 喂养祖宗后,我打造了顶级豪门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潮湿咬痕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雷神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