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起打板栗的场景,憨態可掬。
姚永忠在信里说:“李玥,葡萄乾收到了,非常甜,大家都说好吃。小寧说你肯定把最好的都寄给我们了,自己没留多少……家乡的板栗熟了,我们几个星期天一起去亲戚那片林子打的,是最甜的品种,寄给你和叔叔阿姨尝尝……”
叶小寧的信里写道:“玥玥,板栗是我们一个个挑出来的!卫东爬树最高,季刚打得最多,永忠负责运输,我负责监督质量!你那边环境艰苦,多保重身体!我们都很想你,放假一定要回来看看……”
蔡卫东则夸张地描述了打板栗的“惊险歷程”,以及如何与季刚配合“智取”了最高枝上那几颗最饱满的栗苞,字里行间全是鲜活的、热闹的、属於家乡的气息。
李玥抱著一大袋板栗和几张来信,站在房门口,落日正把戈壁滩染成一片温暖的的金红,远处开荒的號子声顺著风传过来,悠长而有力。
母亲走过来,看著那袋板栗,眼圈微微红了,笑著摸摸她的头:“都是好孩子啊。”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母亲蒸熟了板栗,那香甜的气味瞬间充满了整个屋子,仿佛一下子把鲁南大平原的气息搬到了这西北的风沙地里。
父亲剥开一颗放入嘴里,细细嚼著,良久,说了句:“嗯,是老家的味道。”
李玥吃著板栗,看著父母脸上久违的、舒缓的神情,听著窗外依旧呼啸却仿佛不再那么刺耳的风声,心里那点因思乡而起的皱褶,被这份来自数千公里外的牵掛熨得平平整整。
她走到那个小窗边,望向东南方向,夜空如洗,星河低垂,她知道,在同一片星空下,她的朋友们也正牵掛著她。
戈壁的艰苦並未减少分毫,但她的心中,却因为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而充满了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这片广袤而粗獷的土地,开始真正地、向她展现出一丝如同家乡般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