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次日清晨。
身为辽东军主将的王崇,直接找上了他的二叔王冥,想要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些消息,顺便给自己增加一点信心。
毕竟,面对草原数十万大军的轮番进攻,如果一直进行防守的话,这也不是办法,所以他想要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崇儿,这是不想一直这么防守下去了!”
王崇刚刚来到,连话还没有说出口,王冥就点出他的来意,这让王崇顿时无语,不由得无奈道:“叔父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
“崇儿,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能理解,不过眼下还是防御为好,免得多生事端。”
“而且,据可靠消息,羽儿麾下的大军,已经快赶到狼居胥山,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够完成封狼居胥的壮举。”
“等到那个时候,他就会从弹汗山经过,然后来到完颜阿骨打的背后之处,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辽东军全线反击的时候。”王冥对王崇分析道,让后者顿时点了点头。
眼下,这个办法反而是一个最佳的办法了。
随着王冥的开解,王崇也就息了出关一战的心思,而是和王华、斛律光等将商议,如何加强关墙防御的力度,为王羽大军的到来,赢取宝贵的时间。
………
视线再次来到勃朗特这里。
公元185年,6月12日。
蒙古高原之上,勃朗特在花费了十几天时间后,终于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一提到蒙古高原,人们脑海中下意识就想到了成吉思汗,会觉得因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所以这个高原叫蒙古高原。
其实,真相并不是来于此!
蒙古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百多年西汉王朝时期,只是那个时候蒙古部落太渺小,以至于,不同年代的记载的历史,对蒙古的叫法都不同,但是大体读音是相似的。
其实所谓“蒙古”,来源于匈奴语词汇,是老实的意思。
相传,在公元前不知多少年,有一位不知名的匈奴大单于,他有很多孩子,于是,他给他的孩子们起名叫勤劳、勇敢、智慧......
其中有个孩子比较呆萌,大单于一时不知起什么名字好,想来想去就起名为老实。
因此老实人所统领小部落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蒙古。
随着时间推移,勤劳、勇敢、智慧他们的部落早已不见踪迹,唯有沉寂一千多年的蒙古部落,发展为当初的东胡。
可以说,成吉思汗他们,也是东胡人的后代。
等到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后,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面积约二百万平方公里,正式被称之为蒙古高原。
而在这个时代,蒙古高原名字的来历,就非常的久远了,在冒顿单于之时,就已经有了这个名字,并且用了近四百年。
到了现在,这处位于大汉王朝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依然有着数量不少的族群。
鲜卑、乌桓、北匈奴、丁零、坚昆、东胡、扶余、康居、乌孙、呼揭、高句丽等势力,皆有族群在此繁衍生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生天的渗透力,才会有着如此强大,成为北方异族的精神支柱。
正是因为长生天的存在,这些原本彼此为敌的族群,在数十年前便结束了相互攻伐,便开始逐渐迁移,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不过,随着大量的乌桓人,进入到汉朝的东北地区后,他们渐渐选择了汉化,最终因为不听从长生天的号令,而被新兴的女真取代。
至于曾经的匈奴帝国,他们自南北分裂后,北匈奴的日子真是一日不如一日,先是被新崛起的鲜卑打得多次大败,北匈奴内部开始爆发严重内乱。
名将窦宪看准时机,统率大军进攻北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史称:“勒石燕然”。
这一战,彻底打垮了北匈奴,使其脱离了蒙古高原,往西远遁至阿尔泰山。
两年后,东汉名将耿夔再次出击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
此后,北匈奴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少部分继续向北到了蒙古高原的中北部,不再与大汉王朝的边境接壤。
不过,选择留在蒙古高原上的北匈奴残余部落已经非常弱小,只能苟延残喘而已,直到石勒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