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给司空冥脩下毒之人是朝廷中人后,顾紫蒨就不断想着那个杀死他的人是不是也是朝中某位大官?
顾紫蒨以前只以为当初杀死自己的人是某个不知名的江湖人,如今知道自己的敌人可能是某位大官后,心情忍不住沉重起来,就连看向礼儿兄弟的目光都有所改变。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眼看着就是腊月了。
就在所有百姓都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和干柴,准备躲在家里过冬时,财庄镇的大街小巷都贴着朝廷即将征兵的告示。
未免那些普通百姓不识字,每张告示旁边还站着一个读书人,当有百姓走过去,那个读书人就会为那人读就会大声念出:边关战况激烈,朝廷要就近招兵,凡家中有两个以上十六至四十岁成年男子者,必须有一人参军。不愿参军者一人出二十两银,人口众多的家庭可以一次出五十两银子作为军资。
所有参军人员必须在正月初五那日到县衙报道。不愿参军者,在正月初五之前按家中需参军人数将银子交到县衙。
就因为这张告示,全镇,不,财庄镇所辖范围内所有百姓都不淡定了。不过相比那些普通百姓,顾紫蒨就平静的多,因为早在这张告示贴出来的第一时间,她就决定出钱。
一人二十两,一家五十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无疑是比天文数字,对现在的周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丫头,大斓山里那些村子这回肯定有很多劳动力要离开,会不会为你种植药材带来麻烦?”张氏在听到告示上面的内容后,关心问道。
不说五十两银子,就是一家五两那些普通百姓都拿不出来,张氏并不担心周家拿不出银子,会让周斓山或者周大叔去当兵。可是山里那些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了,这样一来,大斓山那些村子会离开很多壮劳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就算少了那些劳动力也没什么,再怎样也会比今年多收一些药材。”顾紫蒨叹息道。
知道皇上这张告示不会给顾紫蒨的药材生意造成麻烦后,张氏由衷道:“好在有你在,不然今年不管是大哥还是大山子,最少要有一个人去当兵了。
我可听人说关外那些人十分凶悍,咱们这些普通百姓十人去能有一人回就算不错了。但凡有一点可能,谁也不想自家儿子或者丈夫去当兵。”
相比张氏这个道听途说之人,顾紫蒨在现代那些影视剧中看过很多古代战争的凄惨画面。每当想到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她都会不由自主打一个冷颤,更加庆幸手里有银子,自己在意的人不用去当兵。
“干娘,打仗是那些大将军的事,我们不懂,只是我听说往年那些不愿去当兵的人家,最多出五、六两银子就行,可是今年却涨了足足十倍,只怕边关情况不太乐观啊!”顾紫蒨叹息道。
以往朝廷为了保证百姓数量,虽然也会在发生战争时征兵,所收的银子却不会太多,今年却整整多了十倍,让她忍不住开始担心远在边关的凤延铤和凤煦。
凤延铤身为边关元帅,这一仗万一输了,就算能保住性命只怕他这大元帅也做到头了。
‘“是啊!以前只收五两银子的时候就没几家能拿得出手,现在一家要五十两银子,只怕朝廷这回是要兵不要钱了……”张氏感慨道。
“朝廷的事自有那些当官的操心,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安稳日子就行。”不想再继续这个沉痛话题,顾紫蒨转移话题道:“干娘,咱这里距离边关最少有千里之遥,那边再怎样也不会殃及到这边……”
“这也不一定。”张氏叹息道:“财庄镇虽然距离边关上千里,却也不是没有外族打进来过。听说大斓山里那几个村子就是因为几十年前被关外打进来后活不下去,才躲到大山里的。
今天我出门的时候看到很多百姓除了担心家里那些被迫参军的亲人,就是想着要不要搬家,你说我们要不要也去镇子外面躲一躲?”
“应该没那么严重吧?”顾紫蒨吃惊道。
“总要有备无患才行。”张氏认真道。
听到张氏的话,顾紫蒨倒不在意,毕竟在镇上住不下去的话她还可以躲到山里去。最多找人将那条刚刚修好的山路,用巨石堵上,那些外来的士兵也不会追到山里去。
可是张氏现在还愿意回大斓岭吗?
“嘟嘟嘟……”
就在顾紫蒨和张氏一边教导几个小孩写字,一边聊天时,大门口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啊……”莲儿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边扬声问道。
“是我,林婶……”林婶的声音从大门外传来。
自从顾紫蒨捐赠出五百斤棉花和一百匹布料后,山里的成衣活越来越少了,更因前些天的一场大雪让顾紫蒨彻底放弃了成衣那一块的生意。
手里有了钱,山里又无事可做,林婶这些日子没少下山买东西,听到是她的声音,莲儿想也没想就打开大门让她进来。
“莲儿丫头,顾姑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