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65章 昭然若揭的“心思”。

第65章 昭然若揭的“心思”。(1 / 3)

    “一,观有哪些人毛遂自荐。这些人,要么是急于事功的干才,要么是各方势力的马前卒。需要仔细甄别。二,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朝中重臣会举荐谁。三,观魏王那边,会推出何人,或会阻挠何人。”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了朝堂上为此职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而自己则高坐钓台,洞若观火。

    “更重要的是,”李逸尘补充道,“无论最终此人是谁,只要他符合殿下提出的‘标准’,并且是在殿下‘听政’规矩内由朝廷议定,那么他赴任之后,天然便带有一丝‘东宫瞩目’的色彩。殿下后续便可顺理成章地过问西州事宜,考察其政绩,施以恩威。这比殿下直接安插一个明显是东宫属官的人,要隐蔽得多,也高明得多!”

    “妙!太妙了!”李承乾忍不住击掌。

    “如此一来,孤进可攻,退可守!既推动了西州之事,又甄别了朝中动向,还能悄然布下棋子!逸尘,此计大善!”

    他兴奋地在殿内踱步,浑然不觉脚处传来的疼痛。

    “孤这就草拟奏疏!便按你所说,只提职司与标准,绝口不提人选!”

    看着太子重燃斗志,并且开始运用他所传授的思虑去布局,李逸尘心中稍感宽慰。

    他知道,前路依然艰险,李世民的猜忌,朝臣的目光,魏王的阴谋,都如利剑悬顶。

    但至少,太子正在成长,从一个只会发泄怒气的叛逆少年,开始向一个喜欢运用权力法度的政治人物转变。

    这,就是他在这大唐贞观年间,唯一的一线生机所在。

    “殿下英明。”李逸尘躬身。

    “此外,关于那‘自污’谣传后续,尤其是并州地动之事,若天象真如所料,则殿下之声望,将迎来一次意想不到的攀升。”

    两仪殿。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

    侍立一旁的王德将头埋得更低,屏息凝神。

    那奏疏是东宫刚呈上来的,墨迹尚未干透。

    内容是关于西州徙民实边事宜,核心是奏请设立一个全新的职司——“西州开发黜陟使”。

    奏疏写得条理清晰,论点分明。

    先是重申西州战略地位之重要,再论徙民实边之紧迫,接着指出当前由各部分头负责、缺乏统筹的弊端,最后提出设立此职的必要性。

    奏疏中还详细阐述了此职的权责:总揽西州徙民安置、屯田垦荒、水利兴修、边境互市乃至部分军镇协调之权,可直接向皇帝禀报。

    奏疏末尾,还列出了对此职人选的要求:“通晓农事水利、明达边情、清廉干练、不畏权贵、堪任繁剧”。

    然而,正是这份看似为国筹谋、无可指摘的奏疏,让李世民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几行关于人选要求的字句。

    “通晓农事水利、明达边情、清廉干练、不畏权贵……”

    李世民在心中默念,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说得倒是冠冕堂皇!

    这逆子,翅膀还没硬,就迫不及待地想伸手要权,安插自己的人了?

    他几乎能立刻想象出,李承乾在写下这些要求时,脑子里想的是哪个“东宫故旧”,或是哪个近期向他示好的“干才”。

    这个“西州开发黜陟使”,权柄如此之重,几乎等同

最新小说: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白月光破棺而出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重回宿敌年少时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上命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