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孤愿闻其详。(1 / 3)

    杜楚客回到魏王府时,已是子夜时分。

    府内灯火通明,李泰并未安寝,仍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

    见杜楚客进来,他肥胖的身体立刻转向,小眼睛里射出急切的光。

    “如何?”李泰的声音因急切而有些沙哑。

    杜楚客躬身行礼,神色平静。

    “回禀殿下,臣已见过于志宁。”

    “他应允了?”李泰急忙问道。

    “于志宁未明确应允,亦未拒绝。”杜楚客语调平稳。

    “臣观其神色,内心矛盾极深。其一,他对太子旧怨未消,尤记当年刺客之事,心有余悸。其二,他身为旧臣,对国本有天然维护之心,既盼太子真能改过,又恐其假象误国。其三,其人性情耿介,不擅作伪,即便明日前往东宫,亦多半以规劝、求证为名,行试探之实,恐难如殿下所愿,施以雷霆一击。”

    李泰脸上掠过一丝失望,肥厚的手掌重重拍在案上。

    “这老匹夫!还是这般瞻前顾后!”

    “殿下息怒。”杜楚客冷静分析。

    “于志宁能去,便是成功。其一,他身份特殊,曾为太子师,其言自有分量。其二,只要他开口询问旧事,无论态度如何,皆是在太子伤口上撒盐,足以搅乱东宫方才营造的平静局面。其三,他的出现本身,便是向朝野宣告,太子过往并非无人记得,疑虑依然存在。”

    李泰喘了几口粗气,慢慢冷静下来,小眼睛里重新闪烁起算计的光芒。

    “依你之见,仅靠于志宁这般试探,够么?”

    “远远不够。”杜楚客断然道。

    “于志宁是明棋,是探路的石子。我等需有后手,双管齐下,方能收奇效。”

    “讲!”李泰坐回榻上,身体前倾。

    杜楚客压低声音,条分缕析。

    “其一,需立刻物色另一人选。此人须与魏王府明面无涉,最好是有几分清名、却又急功近利,或与太子素有龃龉的官员。御史台、门下省、甚至国子监中,皆有此类人物。授意其在于志宁之后,或同时发难,言辞务求激烈直接,专攻太子私德及结交非人之事,不必如于志宁般含蓄。要打太子一个措手不及,逼其失态。”

    李泰眼中凶光一闪。“可有具体人选?”

    杜楚客沉吟片刻。

    “监察御史柳奭,其人素以耿直敢言自诩,然性躁急,功名心切,曾因考核之事与东宫属官有过节。或可一试。另,著作佐郎刘洎之侄刘玄意,年轻气盛,好论时政,其家族与侯君集有旧怨,或可借题发挥。”

    “好!此事由你亲自去办,务必隐秘,许以重利!”李泰下令。

    “臣明白。”杜楚客领命,继续道,“其二,需动用市井之力。长安城内,胡商聚居之处,酒肆、旅店、赌坊之中,多有闲汉、浪荡子,消息灵通,传播极快。可遣心腹家人,携金帛暗中联络其中头目,散播流言。”

    “流言内容?”李泰追问。

    “紧扣太子弱点。”杜楚客语速加快。“一,言太子足疾近日加重,心性反复,常于东宫内鞭挞宦官,所谓‘纳谏’不过是强装门面,旧病即将复发。二,重提太子亲近突厥旧事,可编造细节,言其私下仍着胡服,饮酪浆,甚至与滞留长安的突厥降将有秘密往来,有负华夏储君身份。东宫如今门户洞开,已成众矢之的,朝堂和民间的注意力都交集于此,此类流言一出,极易取信于人,且难以追溯源头。”

    李

最新小说: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上命昭唐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重回宿敌年少时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