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等行商首领,一掷千金,竞相采购最顶级、最稀有的灯型,甚至不惜重金,请海防匠人定制独一无二的款式。
他们的宅邸里,夜夜灯火通明,鲸油灯的光芒将厅堂内的自鸣钟、象牙雕刻、波斯地毯照得毫发毕现。
既彰显了财力,更暗示着与官府的紧密关系。
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刚从中原调任来的中级官员,初次参加广州盐商的夜宴,踏入花厅时竟恍惚以为仍是白昼。
只见厅内大小十余盏造型各异的精工灯,将空间照得亮如春日午后。
宾客衣袍上的刺绣、女眷首饰上的宝石、乃至盘中佳肴的色泽,都异常鲜明生动。
席间全无往日宴饮时那股子挥之不去的油烟味,只有淡淡的酒香、菜香和若有若无的、一种清冽的油脂气息。
他不禁对身旁的同僚低声感叹:“这广州风气,果然奢靡精巧,非同一般。此灯此光,几夺天工矣!”
同僚则笑道:“吴兄有所不知,此乃海防精工灯,如今两广地面上,稍有些体面的人家,谁不备上几盏?否则,夜里都不好意思会客了。”
鲸油灯的利润不只被海防一家吃下。
广州城里,一些专营金银器、高档木器的店面与匠人,生意都好了不少。
他们纷纷研究,如何仿制或创造出奢华的灯罩、灯座配件。
夜间经济也被点亮。
一些高档的画舫,也纷纷换上了鲸油灯。
有富家子弟感慨,在此等“仙光”之下,佳人姿容更胜平日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