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554章 故技重施

第554章 故技重施(1 / 2)

江南省,江宁。

梁化凤的第一封告急信是金牌八百里加急,四月二十八傍晚就送到了江宁。

郎廷佐对明军来袭并不感到意外,甚至有种“终于来了”的解脱感。

明军水师对清军水师拥有压倒性优势,跨海北伐是必然选择。

渤海湾太靠北,天津又是一座极其坚固的要塞,不是明军轻易就能攻下的。福建几乎全是山地,明军短时间只能占领狭长的海滨地带,很难对汀州等内陆州府造成致命打击。

所以,明军北伐的第一目标要么是浙江、要么是江南。

为了抢到更多战备资源,江、浙之间近半年没少打嘴炮官司。现在尘埃落定,郎廷佐觉得自己至少在战略判断上先拿一分,赵国祚再没什么好说的,赶紧派援兵过来吧。

只是二十艘铁甲舰的报告实在太过触目惊心,他连一分钟都没有多想,立即给麾下副将冯武卿下达了命令,让他带着两个督标营星夜驰援苏州。

冯武卿知道苏、松两府的重要性,打起火把连夜赶路,天还没亮就赶到了龙潭。他们几乎没做休息,连轴转又赶了一白天的路,直到看到镇江城墙,士兵累得没法坚持才停了下来。

此时刘之源才刚刚收到梁化凤告捷信,他提醒城外的冯武卿,没必要这么赶。吴淞口刚刚小胜一场,稍微走慢一点点应该可以赶得上,把人累垮即使去到苏州也无法战斗。

第二天冯武卿学乖了,命令手下加快脚步的同时,务必注意官道疾驰而过的信使。如果吴淞再发来一封大捷的战报,他决定在丹阳或者常州盘踞数日,让军队好好休整一番。

果然,启程没多久信使就从东边拍马而来。信使告诉冯武卿,崇明县城已经失陷,吴淞危在旦夕,让援军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前去救援。

冯武卿哪敢怠慢,两天之内急行两百多里,在五月初三中午率部赶到苏州城郊。

就当苏州在望时,信使又从镇江赶来,要求驰援苏州的兵马立即回头赶往镇江。

“镇江?明匪不是在打吴淞吗?”冯武卿向信使疑惑地问道。

“军情有变呀将军,昨日大批舰队出现在瓜州附近。镇海大将军命令你们立即回援。”

信使还说,昨天镇江也向苏州派出了增援部队,现在一样在往回赶。

苏州和镇江都是极其重要的大城,相比起来,还是镇江更重要一些。所以无论梁化凤有多急,都必须为镇江让路。

冯武卿的直属上司是郎廷佐,理论上可以不必理会刘之源的命令。不过镇江是南京的门户,还是南运河在长江的出口,重要性确实比苏州靠前。

一番斟酌后,冯武卿决定挥师返程,先去镇江报到再说。

五月初六,两个督标营赶路几乎赶得脱了形。从南京出发时共计六千人马,此时只剩五千出个头,另外一千人在赶路过程中就消失了。

就在即将看到镇江府城墙时,冯武卿看到大量友军正在拔营,似乎上峰有新的指示。

冯武卿骑着疲马过去一问,原来明军在镇江受到重挫,又拔锚继续上行前往江宁去了。

贼人受到重挫后没有逃跑,反而继续向前进攻的举动令人生疑,也让冯武卿完全摸不着头脑。

要么是明军的损失还不够惨重,要么是明军的实力太强,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仍能维持攻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从友军的表情上看,明军显然还有威胁江宁的实力,否则他们不会那么慌张。

“那我们这两个营怎么办?”

“怎么办?继续赶路呀。难道冯将军能坐视江宁失陷吗?”

“当然……当然不能。”

“那就一起走吧,我们也刚刚从南京过来,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回去了。”

这几日刚好刮的是东风,明军的水师战船速度极快,等镇江出发的清军疾驰赶回江宁时,城北幕府山的烽火台也点起了预警狼烟。

上万增援部队回到江宁屁股还没坐热,郎廷佐就发来指示,让他们赶紧上城预备,防止明军突袭。

此时冯武卿率领的两个督标营还剩下四千五百人,又有五百人不跑到哪里去了。现在他迫切与明军接触,然后在战后直接报一个阵亡。

明军的数百艘战舰在城北仪凤门外的江面上靠泊了几天,江宁守军的绿营兵们看到,近万明军坐着小船登岸,在舰炮的保护范围内挖壕沟布防。

还有数支小分队分别潜向狮子山、幕府山和钟山,显然在为大规模进攻勘察地形。

郎廷佐看到此情此景,高兴得哈哈大笑。

上一次江宁之役,明军赶到仪凤门外时城内非常空虚,当时如果明军连日发起猛攻,说不定七年前江南就不复清廷所有了。

如今江宁城内兵将虽多,然而连日赶路都非常疲惫,明军如果立即发起猛攻,郎廷佐觉得自己未必守得住。

郎廷佐向江宁将军喀

最新小说: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