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对方下怀,心中大呼失策。
眼前这位可是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被后世称为岭南三大家的大文学家。万一不小心,被清军一枪给蹦了,自己损失可就大了。
屈大均见朱由榔脸上依旧没有同意的意思,接着又道:“家父曾告诫于臣,‘今之时,仕则无义,洁其身,所以存大伦也’,乃与鞑子不共戴天之义,臣十几年来一刻也不敢稍忘。
恩师举义围攻广州时,臣亦独领一队上阵杀敌,曾手刃贼人。如今能加入御林军,就算战死,也不枉此生了。”
屈大均的恩师是陈邦彦,永历元年曾经举旗抗清,率各路义军数万围攻广州城。由于指挥经验不足,陈邦彦围攻广州不克,率军死战仍然不幸兵败,暴尸旷野之中。
屈大均当时年仅十七岁,也敢于上阵拼杀。兵败后还冒险回到战场,收拾陈邦彦遗骸,收藏其发齿,并为之作传,赋哀辞以悼念。
所以朱由榔描述的危险根本吓不倒他,反而激起了他的雄心。
“陛下,臣愿加入御林军,杀敌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