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风流大宋 > 第554章 主事大娘子

第554章 主事大娘子(1 / 4)

一艘打着高丽国旗号的海船在天津港靠了岸,但是随即下来的却是一队辽国士兵,上前负责勘验文书的港口小吏看了后却吓了一跳:船上之人居然是大辽国新晋集贤殿大学士、原东北路统军使,现南京道统军使徐三之正妻,同时也是高丽国长公主王文姬,这是刚从高丽开京省亲结束,要从这里转去析津府。

天津港由于本身特殊的地位,南京道统军司在这里单独驻扎了一千人的军队。

一看是本道统军使的正牌家眷,虽然其随行有辽阳派来的亲兵护送,但天津港守将还是坚持派出一个都的兵力,随同一起前往析津府。

不用说,这位前来的“高丽长公主”其实是从流求过来的李清照。

李清照原本留在大秦府一边照看着儿女,一边思念着秦刚。刚接到来信时还有点淡定,但是一旦看完后,便立即跳了起来,大声对月娘说:“快帮我整理行李!我去向爹娘辞行!”

月娘还没听明白,李清照已经一溜烟地不见了踪影,她也不知自己这位小主子要整理几人的行李、又是计划去往哪里的行李?也只能一头雾水地先收拾起来。

李清照向父母转述了信中的情况,李格非为稳妥起见,又叫来了秦观等人拿主意。大家听完后,有了两种意见:

李格非认为,秦刚身处辽国,无论是辽国公主逼婚、还是高丽公主假婚,都是迫于形势下不得已所为,他在信中坦诚相告,是表现出他的诚意,包括建议清娘以高丽长公主名义过去,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让这边的人放心、并继续相信他。所以他作为清娘的父亲,更担心去辽国的风险,并不建议女儿真的过去。

秦观却认为,秦刚对自己人不会用什么弯弯绕绕的心机。他提出这个建议,说明的确是希望李清照过去,且以李清照的聪慧,去了后也一定也能起到帮他的作用。

当然,最终还是李清照十分坚定地决定:将一双儿女托付给母亲,要求立即出发北上。

闲话少说,流求的船只行至耽罗岛休整,便遇上了辽阳派出来的第二拨人马,拿着秦刚的信物通知她,要从这里改向去析津府,因为秦刚已经调去了那里上任。

于是,李清照便就在此处开始更换行头打扮,正式打起了高丽国长公主与南京道统军司亲兵队的旗号。

从天津港上岸后,地方兵马开路更加顺畅,途经武清、漷阴与潞县,最终抵达析津府。

析津府,也是大宋念念不忘的幽州,契丹人取得此地后,定其为南京并先命名为幽都府。到辽圣宗时,才取《尔雅·释天》里的“析木谓之津”之义,更名为析津,体现出了大辽努力吸收中原文化的决心。事实上,析津府也成为整个大辽汉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进城时,李清照不时地掀起马车边的窗帘,仔细打量这座巍峨雄壮的燕都旧城,感受着这里突出的厚实历史凝重感。

车队行进在析津城内的大道上,这里的建筑风格不仅十分接近于中原,而且汉人比例更是远远高于其它地方。甚至在迎街飘荡的各式商招以及陆续挂起的灯笼映照之下,让人突然会有一种恍然回到了某座中原城市的感觉。

此时析津府的户籍人口足有三十万,一半居于周围十一县,另一半人住在城中,这在整个大辽不仅雄居榜首,就算拿到中原也能进入前十之列。

析津府城与其它四京一样,分为宫城与外城两部分,但是它的宫城有点特别,修建在了整座城的西南角,所以它的西门与南门与外城共用并常年紧闭,只开东门与北门。李清照一行便就从东面的宣和门进入,统军府与留守府、三司使司等衙门府邸等都位于宫城内。

李清照到达的时候,不仅秦刚还未赶到,包括魏国王耶律淳一行也未到达。而只有提前出发的顾莫娘在府院里了。

此时在宫城内主持日常事务的是南京三司使马人望,一个汉官。

大辽五京,各有三个最主要的官职。其一曰留守事,一般都由皇室宗族成员担任,为一地最高长官。前任南京留守事是耶律和鲁斡,去了上京任惕隐大臣,接任的便是他儿子耶律淳;其二为统军使,是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秦刚正以徐三之名前来上任;其三为三司使,专管财政收支、租赋征收与盐铁专卖这三类事,是地方的最高财政长官。这一官职需要专门的财税管理学问,便多以汉官担任。之前秦刚知沧州时,合作开发天津寨的李宁一就是那时候的南京三司使。

马人望,字俨叔,出身于南京本地的马氏大族,他的始祖马胤卿原是后晋刺史,战败被俘后,宁肯在医巫闾山种地也不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三国大军湿家 大唐秦公子 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 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 大宋闲医 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 话说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