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五十挑的两边,便就跟随上一支随队演奏的乐队,队伍红光流彩,两边乐声连绵,十里红妆之途,甚是壮观。
迎亲之队开始从码头出发,向着大秦府城门行进,码头之外的道路两旁,涌来了大量观礼的流求百姓。他们先是发自内心地向着自己的执政、今天的新郞秦刚拼命地挥手欢呼!继而开始为着后面连绵不绝的嫁妆送行队伍开始鼓掌赞叹。
毕竟,三百抬的送嫁场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有流求百姓自发地捧来鲜花水果,摆置于这十里长道的路边,红色的送嫁长龙开始从码头一直延伸进大秦府城。等最前头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已经入城了,这从码头出来的嫁妆队伍却好像还没有要结束的样子。
自此时起,这“十里红妆”深深震撼了流求百姓的眼睛,现场景象一下子成为了几乎每位待嫁女子完美的梦想目标。
整支迎亲队伍进入大秦府城门之时,城门口立即鞭炮齐鸣,红色纸屑,漫天飞舞。城门内主道两边的观摩百姓,更是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所经过的店铺商户,却像是过年一般,自觉主动地张灯结彩,甚至拉起贺婚喜幡,竟然像在全城共同举办这场婚礼一般。
李清照所坐的喜轿两边,特意做成了上面一半开放的无窗围栏,并使用了大片的半透红纱遮掩。如此一来,她虽坐在喜轿之内,却是可以随时观看所到所经过的风光、景象,包括此时欢天喜地的流求大秦府百姓。
李清照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大秦府,但唯有这次,才真正感受到流求百姓对秦刚由衷的感恩与拥戴之情:
两边道上的人,甚至能看出有不少人是特意换上了新衣服,仿佛是过年过节的时节一般,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有人高呼着新郎新娘大喜的吉语,有人挥舞着渲染气氛的旗帜彩带,还有的人会挤到道路边,诚心地献上自家精心准备的水果鲜花等等作为庆贺的礼物,这些都会有专门的司礼人员负责收下,当然更会回赠喜钱以示感谢。
如天下所有女子一般,李清照自是极其重视自己的出嫁仪式。之前她在京城的那次出嫁,私下有着特别约定,明面也是发行量从简,整个过程实际毫无波澜。而这次的大典,她虽然事先多有知晓,但是自从下船之后,便就是连连惊喜,更在这一路之上,感受着当地如同狂欢一般的热烈气氛,这些早就超越了她之前的所有想像,陷入在这无比的幸福喜悦之中。
跟着喜轿行走的月娘,同样看在眼里,喜在心底,将她看在眼里的细节,不时地与轿内的李清照进行着兴奋的交流。
在迎亲队进城之后,每过一个路口,便就会有当地不同的商会、大型商户、海商商行专门搭建的戏台、彩棚。这些人来自于中原不同地方,自然也带去了各具特色的舞戏表演,并以东道主的名义特意向喜轿中的新娘专门贺喜,以尽显流求子民的赤诚之意。
秦刚之前在大秦府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府邸。但为了这次的迎娶李清照,由太子下令,在执政院后一条街之处,选定了一处极好的府邸。而府邸内的一应家俱用品,都是由谈建亲自负责,按照秦刚的喜好习惯,提前用心布置。
迎亲队抵达目的地时,在门口守望的,是秦湛与已经迁入流求的秦规携秦家庄各位,各种准备好的迎亲炮仗、锣鼓喜班更是震天动地地响彻起来。
而本来在后面监押着嫁妆队的李迒经人提醒,匆匆忙忙地打马赶上前来,直接截住了在门前主事的秦湛,大叫着:“湛哥!湛哥!吉利钱不能少啊!吉利钱不能少啊!”
秦湛看到了李迒,便一拍脑袋道:“哎呀!今天迎亲时去的是码头,不是新娘家,这个确实是疏忽了,不过不要紧,现在补、现在补!”
李迒直到从笑呵呵的秦湛手里拿到了一叠最大最厚的红包之后,又想了想,又去质问秦刚,是不是在起轿前没给大家敬过喜酒?
秦刚大气地一挥手:“折现!”
李迒又叫道:“新郎官本来要念诗的,不过想必这个肯定是难不过十八叔,为了节省时间,要不要想个法子跳过呢?”
秦刚再点点头:“一样折现!”
李迒得了好几叠的吉利钱红包,直塞得衣襟都撑出来后,才心满意足地让在了一边,更加卖力地开始拍手笑道:“迎新妇喽!”
这时,月娘指挥跟着喜轿的使女们手执花斟,盛着五谷、豆、钱、彩果等物,对着大门均匀地撒出,这便是“撒谷豆”,可以压住青羊煞神。然后,早就已经挤到大门两边的本地小孩便争着去拾捡以争福气。
这时,身着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