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作底稿(六)
约摸半个时辰后,一行车队摇摇晃晃停在一座四方大院前,院子高耸而立的墙面以及朱漆大门瞧着崭新亮敞,该是最近才紧着翻修的宅邸。
先前一路过来,锦绣透过车窗帘子现不少房屋及铺面多是破败塌坍,或是经历战火梵烧徒留下的废墟,街道上皆是干燥的坑洼黄土风扬,好些衙役顶着烈日清理坍坊的房屋铺子。
由此,他们这行车队的出现,倒是在这寂燎的街道显得突兀异常,差役在忙碌中纷纷扭头观望,还有躲在角落暗处的地方百姓,似也在好奇他们的到来。
魏娘和年忠似早前就等在院子门外,他们身旁站着一名同样面黄肌瘦身穿官袍的男子。
玄夜停稳头一辆马车,从辕座跳下来,伸手打起车帘:“娘子,到了。”
车里的锦绣应声牵着闺女出来,便看见魏娘已来到车前,伸手搀扶:“娘子,当心脚下。”
锦绣微微一笑,“好。”
这时,那名官袍男子上前恭维见礼,“下官见过县令夫人。”
锦绣点头微笑,一旁的魏娘介绍道:“娘子,这位是县城训导钟大人,此前便是钟大人领奴家看的几处宅邸。”
锦绣心下了然,不失礼貌的回礼:“见过钟大人。”
钟导训可不敢担县令夫人的礼数,连忙道:“下官不敢。”
年忠上前禀报道:“大嫂,咱按您的意思看了几套宅邸,便是这套相较符合大嫂您的要求,是一套三进的院子每一进都有两座跨院。”
锦绣满意的点点头,此前她先让魏娘和年忠走在前头挑选入住的宅邸,这座废城的每一处住所和铺面皆归衙门所有,衙门进行修缮之后转卖便又是一笔收入款项。
若说这座县城原有房契的居民百姓,早在战火硝烟弥漫之时,纷纷携带家当逃离当地,跑不掉的多是没有盘缠的老百姓,如今整片肃州皆归朝廷所有,新的地契房契自然也归朝廷和衙门说了算。
“置办的价钱可是同钟大人谈妥了?”
魏娘点头道,“谈妥了的,这套院落衙门按五百两出售。”
钟训导连连点头,“正是,县令夫人大放心,这价钱绝对是承惠价。”
锦绣笑了笑,心道确实是承惠,放到好的地界这么大一套三进式院落,少说两千两起步。
“好,多谢钟大人。”
锦绣说罢,示意年忠道:“喊上叶管家,你俩随钟大人前去衙门办理过户手续。”
“好的,大嫂。”
钟训导高兴得眉开眼笑,忙活了近一年,总算卖出一套像样的宅子,买的还是县令大人家。
五百两放在别的州府算不得什么,但如今一两银子在阳县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衙门账簿早就空成负数,再没进项还不知接下来整个街道拿什么修葺。
这时,在最后头负责看守黑布笼罩的两口大铁笼的魏风,缓步近前:“娘子。”
锦绣回过神,往后瞄了眼安静的两口铁笼,“他们可还好?”
“娘子放心,这一路来汤药没少灌,倒是安分得紧。”
“这一路来大家都辛苦了,都进去安置好一切早点歇息。”
“是,娘子。”
这边,领着年忠和叶管家前往衙门的钟训导,注意到车队后头有一辆没了顶蓬的马车架上放了两口铁笼,皆用黑布笼罩,不由好奇的多看两眼。
但当看见每辆马车外跟着的配刀黑衣人,不禁打了个激灵,心想县令家的配置可真是齐全,府里养了如此多护卫,城里再起暴动也动不了县令一家分毫。
萧帝起身,悠悠踱步出御案,把玩着手里的玉扳指,心情不错地开口道:“李熹。”
李熹吓得脖子一缩,必恭必敬的近前两步,“皇上,奴才在。”
萧帝深深抽了口气,压着嘴角边的笑意,道:“朕记得,城西还有两座占地和方位都不错的官邸,暂时未有安置。”
“是的皇上,那两座官邸乃前朝一品犯官的住址,占地和方位虽好,可先帝爷曾几次赐予几位朝中大臣,但大臣们觉得那两处官邸住过前朝犯官,风水有恙,都向先帝爷请旨另赐他处。”
李熹说到这,不由得悄悄抬起眉眼打量萧帝。
心里好奇死皇上准备将这两处犯官府邸赐予哪位大臣,要说先帝爷好说话,可他的皇上不是个好商量的主儿。
天子之恩谁人敢拒!
八卦的小火苗一旦燃起,李熹不自觉点亮了星星眼。
经李熹这么一提醒,萧帝似也记得这两座官邸的由来,不由得啧啧嫌弃,可不经意对上李熹异样的小眼神,萧帝又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冷嗤一记。
“如此说来,城西就没有更体面的官邸了?”
虽说这事不急于一时,但总得一点点的准备,别让他妹子真的以为他这位表兄,是个不近人情的黑芝麻包子。
李熹闻言想了想,像似真让他想到了什么,“回皇上话,要说城西长公主府是不错的,这不,两月后便是怜公主的大婚之日,彼时,长公主府便空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