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围在篝火前,场面一度热闹。
祝先生见夫妻俩过来,主动给他们沏了两碗热茶,锦绣看了看地里还在来回奔波的工人,说道:“魏娘,可交待庄子上的厨房,今晚多做点吃食。”
“娘子放心,奴家赶早便吩咐下去。”
“好,让大伙忙完了都别急着走,留下来随我们一同吃用。”
“是。”
被请到庄子上的工人,多是附近不远处的村民,听说今个能留下来在庄子上吃用,大家伙忍不住的道谢。
礼大夫看了眼庄子院角堆积成山的木薯,说道:“这玩意儿,在这里倒是生长得不错。”
年庚说,“肃州地属干旱,确实容易耕种木薯。”
礼大夫神秘一笑的摇了摇头,“不止如此,阳县最适合种的东西可多了。”
说罢,喊来前边忙活的年忠,“老夫前早子托你办的事,如何了。”
年忠近前,笑道:“礼大夫放心,您让我帮你置办的地,都办成了。”
年庚和锦绣听了面面相觑,显然此前夫妻俩并不知道礼大夫的打算。
祝先生替他们解惑道,“阳县地势气候最适合种的是药材,种得好了,出土的品质乃属上乘,回头这个地方变好,还可以设成养羊的地界,阳县啊,还有你们不知道的许多懊秘。”
见老头子说得一脸神秘,夫妻俩不由得相视一笑,应是就对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