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红尘劫渡廿四(1 / 2)

自山巅悟道,彻底跳出男二命格的狭隘视角后,徐景行的心境整个豁然开朗起来,如雨后天晴那般,万里无云。

他再跟随慧圆禅师修行,就不再是单纯的为了体悟如生、老、病、死这般有具体指向的苦,而是以一种更加然的心态,投入式的融入这方凡俗天地的滚滚红尘中,去理解去见证世间万象背后所存在的因缘与意义。

下了山后,他们的足迹不再只是局限于乡野村落,开始涉足更加广阔的世界,路过繁华的并州府时,恰逢当地官场动荡,而师父慧圆禅师也在此地有一位故交,是一位当官清廉却惨遭排挤的朝廷命官,得知他们师徒二人的准确动向后,便主动邀请他们暂居府衙后院。

徐景行也在这里,再次感受到了因官场沉浮而生起的诸多尔虞我诈,毕竟他从前不止当过文官武将,更是当过大靖皇帝,哪怕只是暂住几日,他也能看清并州府官员们不过是表面和气,暗地里为了权势利益,为了各自的理念争斗不休,刀光剑影不停。

这次,他以旁观者的身份,更加能看到有人一心为民,却因不懂逢迎而举步维艰,有人贪赃枉法,却一时风光无两的荒唐,能看到昨日还意气风的座上宾,今日就有可能成为弃子沦为阶下囚,昨日被唾弃的政敌,明日或许又能东山再起。

官场,还是那般虚伪,充满了算计,让徐景行觉得府衙浊气逼人,但与此同时,他也从中看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就比如与师父慧圆禅师为故交的清官,他执着于自己清廉的名声与事功,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体现,又比如那贪官,他沉溺欲望,亦是可怜。

府衙之地,虽是名利场,却也是修练不动心的最佳道场,众生在此,皆依其业力因果而演其角色,呈现出贪嗔痴慢疑,无法简单评判其中的善恶,而是该看到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认知和业力驱动下,挣扎求存,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场。

官场的存在,就如同那放大镜,会将人性的欲望与挣扎极致的呈现出来,有独属于自己的警示和镜鉴作用。

待离了并州,徐景行与师父慧圆禅师继续向南而行,来到富庶的江南两地,目睹了商场的起起伏伏。

在这里不过短暂停留数月,就能见到白手起家、诚信经营最终富甲一方的巨贾,也能见过一夜之间因决策失误而千金散尽导致沦为乞丐的商人,徐景行见过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的小贩,也见过仗义疏财热心公益的儒商,更是看到了金钱所蕴含的力量,它能带来奢华享受,也能滋生人隐藏在心底的罪恶,它能救贫济苦,更能腐蚀人心。

在徐景行看来,商场如战场,更是另一种形式的江湖,它所考验的是人的眼光、诚信与魄力,和对欲望的掌控,它的存在,既促进了物资流通,也推动了技艺展,更集中体现了人们心中对得失的执着。

商场风云里的每一次起落,背后都是无数因缘的聚合离散,深刻的影响着无数家庭和个人的命运。

到了游行最后,慧圆禅师带着徐景行这个弟子,直接与凡尘俗世界所有的三教九流进行接触,让他再度去体会江湖中的恩怨是非,快意情仇。

江湖里,有他们先前所遇的如周生那般心有侠骨柔肠却用错了方法导致自己结局惨淡的,也有看似穷凶极恶却恪守心中底线的,有为了一本秘籍一瓶丹药甚至一把宝刀而主动掀起腥风血雨的,也有为了一句承诺一段恩情而舍生忘死的。

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涉及江湖,就会现它的豪迈与不羁是类似的,它的残酷与无奈亦是相同,徐景行明白,江湖的存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心中对义气、自由与力量的一种想象和寄托,是主流秩序之外的另一套规则体系。

它既是暴力的温床,也在某些时刻是弱者的希望,其中的恩怨情仇,在佛家看来皆是强烈执着的产物,轰轰烈烈十分绚丽,却也如烟花般易凋谢。

觉得此行游历的目的差不多达成时,慧圆禅师便带着徐景行调转方向,返回京城,这一次,他们所走所看,皆是市井街巷,寻常人家。

回去的路上,徐景行看到了夫妻为琐事争吵后又和好如初,看到了父母为儿女前程操心劳力,看到了街坊邻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最后又互相帮衬,看到了小作坊里的工匠精益求精的打磨自己心中的完美作品,看到了田间地头的农夫期盼风调雨顺……

这些最普通的生活场景里充满了烟火气,却蕴含着最真实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它们是世界的基底,也是无数精彩故事背后最坚实的支撑。

历经这形形色色的场景,见识了不同阶层、不同境遇、不同活法的人们后,徐景行的视野算是被成功拓展了,哪怕他曾经经历非凡,也曾获得过无上成就,他也不再轻易只用好、坏、善、恶去定义一个人或一件事。

他已深刻体会到,世间纷繁万象,无论看起来是光明还是黑暗,是高尚还是卑微,是智慧还是愚痴,其存在的本身,皆有其意义和价值所在。

比如官场的倾轧,就是在揭示权力与制度的复杂性,可以警示后人,以此来磨砺心性,商场的起伏,展现了经济的活力与风险外,还能驱动社会的变迁与改革,更是能考验人

最新小说: 秦初白羽 隆庆中兴 我在七零当军嫂之穿越而来 模拟:我的家境无限提升 一本非常正经的修仙小说 凶案追击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网王之菊丸可奈子与不二周助 萌学园:四季主宰 所有小说结局我随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