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他们全数退下,筹备三军整治,继而开始进军朝鲜,着手这国祚大事。
“陛下这是当真转了性子?”
黄龙蹑手蹑脚跟在曹文诏、左良玉二人的身边,看他的言谈举止,哪怕是亲眼见了,此刻却还是隐隐不太相信。
曹文诏、左良玉二人苦笑一声,看了看身边左右没什么跟过来的锦衣卫,才低声开口:“哪怕不信陛下,也该要信一信太祖皇爷。”
“如今我大明朝能够再开盛世之景,一切可皆都是由太祖高皇帝一人之力而来的。”
曹文昭徐徐说道,左良玉疯狂点头。
见他们二人这番言语,黄龙内心算是安定了一些,默默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便再拼上这一回性命,终是汉家儿郎,终是为了我大明朝。”
总兵黄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那是难以言喻的坚定之意。
此番他朱由检这崇祯一朝的天子亲自前来御驾亲征,想来这中原之处,各地总兵、各方精锐也应当全数前来。
面对那鸭绿江还有朝鲜北部边境之处的满蒙精锐,似乎也并非不可一战。
黄龙在皮岛之处等候了数日光景,可并非什么都没做到,对于曹文诏、左良玉麾下军队的火器、精良兵器制式、长刀、一身轻甲,可都是大为关注。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便能看得到大明军队的整体士气恢宏。
最为重中之重的是,皮岛之处。
他黄龙还有麾下士卒的拖欠饷银一次性发了个干净,包括之前记录在册还有那些空缺的饷银也全都一次性补全。
战死沙场的也都有应得的抚恤,还和当地官府四处配合。
这种种举措,也让这皮岛之处的大明士卒士气无比高昂。
这一切全部加在一起,才是让黄龙这等原本对大明、对崇祯朱由检近乎死心的臣子,再次死灰复燃,升起了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他们也是没得选。
不信大明,难不成还信那满清鞑子?
不过是区区贼人罢了,就凭他们也配。
……
皮岛之处当下热闹得很。
随着朱由检的到来,不过几个时辰,有着陕西边军精锐的洪承畴、白杆兵的秦良玉,还有那辽东城之内的游击将军吴三桂,这些大明各处的良将几乎同一时刻全数到达。
可万不能让他朱由检这崇祯天子有半分损伤。
并非所有大明军队都从水路,多数人则从陆路继续朝前赶,已是奉了军令前往那鸭绿江附近的朝鲜之地。
双方早就互通有无。
到了那里会有着朝鲜的其他将军作为接待,也有当地的锦衣卫互相配合作为探子,随时随地查看那些满清鞑子的踪迹动向。
“末将吴三桂,有军报交由陛下。”
吴三桂手里拿着书信,一脸火急火燎来到这皮岛之处,单膝下跪,面露恭敬,将怀中书信毕恭毕敬地呈了上去。
此时的吴三桂可还没成那辽东总兵,更没有镇守那边关,头上一个祖大寿便能将他压得死死的,更不可能做出什么为了陈圆圆“英雄一怒为红颜”之事。
如今的他吴三桂,便同在这皮岛之处的左良玉一般,定然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良臣武将。
曹化淳将那信封拿起,拆了火漆,亲身查验。
见这信封之上未曾做其他手脚、无毒之后,才交由了朱由检。
朱由检信手接过,轻轻扫了一眼,脸上酝酿出一丝难言的激动。
“好好好!!!”
朱由检心情澎湃之下,一手拍着身旁的黄花木桌,更是拍案而起,嘴角一勾,脸上直接露出不少的欣喜来。
“太祖劝降计策又得一功,而且还是大功。”
“辽东前线,此前已然归降大明的尚可喜、马光远、范文程、佟养性他们等人,早已派了之前的马天禄前往鸭绿江朝鲜境内,如今却是又得了一员大将,正是那大清所亲自册封的怀顺王耿仲明。”
朱由检轻笑间,也将这信封交给了旁边的曹化淳,让他也来好好端详一二。
如今的朱由检学会了放权,更学会了不再猜忌,虽还有些疑心病,但却比之前大有长进。
换做之前,像这种军情密报,除他之外绝不可能有第二人能够知晓。
曹化淳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信函上的内容,还有里面所附带的、当下由大清天子皇太极所率领的八旗精锐及另外一支大清军队的具体动向和战略意图,心下狂喜,面上立刻躬身对朱由检大声言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如今我大明朝有人潜伏在这满清鞑子的阵营,里应外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此一来,区区鞑虏必将为我天朝上国所灭,绝非是一合之敌。”
曹化淳嘴角一弯,言辞真诚,好似由衷之言。
朱由检颔首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