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明海关(2 / 3)

内有人敢行刺藩王,咱更没想到,沿海的那群士绅海商,胆敢将手都伸到了朝堂里面!”

户部尚书郭允道犹豫片刻,道:“陛下,敢问陛下这证词之中涉及了京城中谁人?可有我户部中人?”

郭允道已经准备好,若他户部之中有人参与,他必定要向朱元璋请罪,就算是罢官回乡,也好过被牵连流放。

朱元璋冷哼一声,挥挥手,蒋瓛会意将箱子打开,取出文书。

“诸位大人,经过燕王殿下严查,于萧山县刺杀死士,由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富商训练豢养,其中,吏部尚书李信、兵部尚书赵仁、工部尚书赵俊参与其中,有李信之堂弟李义口供在此。”

什么?

郭允道惊骇地转过头,看向李信、赵仁、赵俊,其他臣子亦震惊不已。

李信为人八面玲珑,与朝中很多官员都关系不错,六部尚书更是常有往来。

郭允道愣了片刻,“扑通”一声跪地,喊道:“陛下,此事老臣实不知情,老臣与李信虽有交往,但那都是……那都是君子之交啊!”

郭允道一把年纪又哭又喊,朱元璋有些烦躁地挥挥手:“郭卿,朝堂之上成何体统?起来,咱没说你参与了此事,你哭什么?”

李信已经彻底麻木了,这几日,他就像是个等待死刑的囚徒,过得麻木,如同行尸走肉,当蒋瓛宣布朱棣送来的证据后,李信忽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整个人腿一软,瘫软在地。

赵仁、赵俊也好不到哪里去,赵仁眼泪直流,悔恨难当,恨自己不该贪婪无度。

朱元璋给蒋瓛使了一个眼色,蒋瓛继续说道:“另外,参与刺杀燕王的富商之家,共有一十二家,现已经全部被抄家收监,除此之外,涉及此案之官员、吏员又有七十三人被缉捕,对其罪行供认不讳,京中官员涉及海贸走私者,共有十八名,除李信、赵俊、赵仁外,都察院御史严明、吏部岑晊……”

蒋瓛一个个说下去,涉案官员几乎遍布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就连翰林院也有涉及。

这还仅仅是朱棣目前查到的名单,后续往下查,整个沿海的政治格局与财富格局,都会大洗牌。

朱元璋望着噤若寒蝉的群臣,道:“从林贤通倭案开始查,到如今,这三省的富商、士绅,有大概百余家牵扯其中,还闹出了民乱。”

“咱已经想好了,将那些富商士绅人家送往云南,刚好平定了麓川,德宏、保山、临沧等地需要人填充,让他们去给大明守边!”

“不过,罪大恶极者绝不可轻饶,李信、赵俊、赵仁三人拨皮实草,夷三族,其他六部等官员全都抄家,咱要看看你们到底贪墨多少!”

涉案官员被一个个地从奉天殿上拉走,有人面如死灰默不作声,有人奋力挣扎大声喊冤,人生百态在这里尽显。

至此,林贤通倭案终于走向了尾声,上至朝堂,下至沿海三省,官场、民间经历了一场大变革,堪称“刮骨疗毒”。

尸位素餐者纷纷落马,贪官污吏被严惩,盘踞在沿海三省的高门大户,几乎被清扫一空,盘踞在大明沿海,与国争利的利益集团,暂时土崩瓦解。

利益动人心,朱元璋也只能暂时压制住他们,日后肯有又会有新的利益集团出现的。

然而,利益集团的快速瓦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些依靠着海贸走私谋生的百姓,生计需要解决。

除了解决百姓生计外,对现有的市舶司制度,朱元璋亦觉得不够满意。

市舶司虽设立,但海贸走私依旧猖獗,想来想去睡不着的朱元璋又取出手机,给朱辰拨通视频。

“花开又花落……花满天……是你忽隐……又忽现……”

伴随着一阵凄婉的歌曲响起,片刻后电话接通,那边传来朱辰懒洋洋的声音。

“老祖宗,这么晚了您还没睡呢?真够勤政的。”

朱辰随手打开酒店的灯,打了个哈欠。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道:“哎!咱也想休息,可是没法子,近日,朝中出现了一件大事。”

随即朱元璋将林贤通倭案始末简单地与朱辰说了一下,然后问道:“市舶司虽开通,然海贸走私依旧猖獗,朱辰,在你们那个年代是如何防备海贸走私的?”

“老祖宗,我这个年代天上有卫星,地上有监控,电子设备防止走私效果杠杠的,您那大明肯定没有,抄我们现代的办法肯定没用,不过……”朱辰说道这里卖关子了。

“不过什么?”朱元璋连忙问道。

“不过你可以学习满清,将市舶司改设成海关。”

“海关?这是什么?”朱元璋来了兴致,好奇的询问道。

“老祖宗,满清初建时,依旧沿用了大明的制度,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地区设立市舶司,但是管理松散、腐败严重,毕竟市舶司不受朝廷直接管辖,都是由当地布政司统管的,腐败在所难免。

最新小说: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娘子—媚乱天下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我去明末救义士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三国之再世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