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伦法失败了,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还要为起兵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是为了“百姓福祉”而起兵,顺应“民意”而起兵,但寥寥几张纸,却击溃了思伦法的心防。
思伦法后退一步,猛地抓起万民书撕扯起来,道:“假的,全都是假的,我思伦法民意稳固,都是假的!”
朱元璋望着思伦法这失态的样子,有些失望,随即说道:“思伦法起兵攻伐云南,杀戮我军民甚多,将思伦法,思任法和刀斯郎押出午门斩首,其头颅献祭于太庙!”
朱元璋话音落下,思任法吓得全身如同筛糠一样颤抖,求饶道:“陛下!罪臣知错了,求陛下饶恕,陛下饶命!”
临事方知一死难,思任法还年轻,他可不愿意就此死去,哭着求饶。
思伦法一脚踹在了思任法肩头,将其踹地四脚朝天,道:“没骨气的东西,死就死了,有什么可怕的?”
刀斯郎眉头微蹙,轻声对思伦法道:“公子,今日吾等必死无疑,莫要丢了麓川的脸面。”
思任法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哭喊着求饶,就希望朱元璋能绕过他。
朱元璋大手一挥,锦衣卫便将三人拉了出去,不久蒋瓛来报,三贼已经伏法,首级被献祭于太庙!
诛杀了思伦法,吏部尚书李信第一个站出来,向朱元璋道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大明终于少了一心腹大患,从此西南边疆可安稳矣,那些宵小之辈,亦被震慑,不敢妄动刀兵。”
兵部尚书赵仁笑容满面,道:“陛下天威海内皆知,我大明武德赫赫,四海臣服!”
说场面话,群臣一个赛着一个厉害,朱元璋虽不喜欢阿谀奉承,但今日他心情极好,也就受了众人的吹捧。
“好啊,好一个‘武德赫赫,四海臣服’,要让四海臣服,需有兵将,需有文臣武将遍布于四海。”
朱元璋背着手走下御阶,道:“咱其实一直在想,大明册封藩王于边疆,这固然能稳固边疆之安定,然就藩之地终究还是在大明疆域之内。”
户部尚书郭允道闻言,眉毛一抖,问道:“陛下,您这话是何意?莫非,要在疆域之外封藩王?”
朱棡在云南为了安定十万大军的军心,给明军将士一个晋升的希望,就将自己将于南洋就藩之事说了出来。
既然已经说了,朱元璋也觉得没有必要继续隐瞒,反正,早晚都要说。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正是,咱决定将藩王外放,高丽、安南、倭国、南洋等其他的国度,乃至于大海对面的大陆,咱要让大明的子民广布四海,咱要让大明的军威传遍天下,生生不息!”
朱元璋将藩王遍布于边疆,这事儿朝中臣子们不是没有意见。
藩王守边疆,固然能保护边疆安危,然您朱皇帝在位,皇子们固然老老实实。
若有一日您朱皇帝不在了,怎么办?或者朱标也百年之后,边疆藩王还能老老实实的么?
群臣有过意见,但朱元璋执意册封,谁都拦不住,没想到柳暗花明,朱元璋改变了心思。
大学士严震直挺了挺脊背,高声道:“陛下圣明,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令藩王去海外就藩,迁徙百姓于海外,对我大明来说大有裨益,臣万分赞成!”
宋讷亦点了点头,道:“高丽、倭国、安南等地与我大明毗邻,若能令诸位殿下镇守,将来我大明边疆当无忧矣。”
最重要的是,朝廷也不用担心将来藩王起兵谋反,朱元璋说的那些地方,距离大明本土山高水远,休说大军出征,就是信使来往一次,也要几个月才能抵达,一来一回小半年都过去了。
至于那些小国的国王臣子知道后,会有何反应,那与他们又有何关系,他们只负责将这些藩王扔出中原就行。
至此,朱元璋提出藩王海外就藩之事,得到了臣子们的一致赞成,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没有反对。
客观上,藩王出海能拓展汉人的生存空间,为将来大明本土土地兼并矛盾留出缓冲地,且藩王去海外,边疆之地的兵权,就会落入武勋集团手中,朱皇帝也会重用他们。
故文武群臣一致赞同,洪武十九年的九月,就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