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这个理由来搪塞咱,古往今来,还没有因为缺钱,无法迁都的开国之君!”
郭允道被朱元璋训斥了一通,不敢再说话,其他人也是面露惧色,一言不发。
朱元璋见群臣都不说话,道:“咱知道,你们不想走,不过咱没有立刻让你们拿主意,都回去给咱好好想一想,迁都往北平,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迁都北平对大明来说究竟好不好,问问你们的心,退朝!”
朱元璋大袖一挥,留下傻眼的满朝文武。
在迁都的消息的轰炸下,没有人再关心银行的事情,全都聚焦于是否要迁都。
皇宫,武英殿。
不止文武百官懵了,朱标也对朱元璋忽然提起迁都一事,很是惊讶道:“父皇,您为何忽然要迁都?国都在金陵,水陆便利气候温和,有何不好?”
朱元璋闻言,将御案上的一封奏疏递给了朱标道:“这是从北平府调任入京的御史柳河,送上来的奏疏,他要是不说,咱还真不知道,北平府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
柳河奏疏中,讲述了在李彧、赵全德治下的北平武备废弛、贪官污吏横行,朱棣离开北平府后,上下官员沆瀣一气,盗取赋税,中饱私囊,甚至连边军的粮饷都敢扣。
朱标看得眉头紧锁,道:“北平府的情况触目惊心,若按照这样来看,其他北方州府的情况,亦不乐观。”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自元末以来,北地多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十八年,方休养生息,然北有残元皇廷在漠北,东北亦有纳哈出占据金山,屯兵十几万虎视眈眈,北边的压力太大,若都城一直在金陵,则金陵就是我大明的军政中心。”
“朝臣们远在金陵,无法直面北方的压力,他们会在乎北方边疆百姓与将士的死活么?标儿,刘三吾的心里话,不少人都是那么想的,不过他们不敢说罢了!”
“不迁都,南方会越来越强,而北方只会越来越弱,如此一来,怎么挡得住草原的威胁?唯有将他们全都带去北平府,令其身家性命迁移到北平,方可令上下一心,守住我大明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