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万不得已
大同,巡抚衙门。
许进手头拿着一份详细的出兵奏报……乃张延龄亲笔书写,要他以大同军镇的名义呈报朝廷。
但许进却因为知悉内情不多,导致他好像局外人一样,束手无策。
幕宾贺碌进到巡抚单独的公事房,见到许进面对一份奏疏发愁,赶紧凑过去,低声道:“东主,已让人查过,这次那位小国舅出兵,没有从大同府仓中调走一粒粮食,所有的军粮物资等,都是他自行筹备。”
许进黑着脸道:“就算自行筹备,不还得动用本镇的人脉和关系是谁在背后全力配合他不会是晋商吧”
贺碌为难道:“商贾是否配合,实在难以调查清楚,小国舅本就统率兵马前来,到了地方后还得到偏关等地卫所兵马支持,据说是之前李孜省带兵西来时,曾在偏关为巡抚都御史,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并没有走大同的关系。”
“那宣府呢”
许进问道。
“宣府也没什么动静。”贺碌道,“不过倒是听说,小国舅麾下,很多都是京师锦衣卫出身,从来都没上过战场。”
“什么”
许进很惊讶,呢喃道,“敢带少量兵马进草原,用的还是一群生瓜蛋子他底气何在”
贺碌也有些不解,但还是强行挽尊:“或许与他曾带兵在南京……平息过地方盗乱有关。可能是……”
许进不屑地道:“这些外戚就是喜欢乱来,本以为张来瞻算是正经读书人出生,好歹考取过秀才,做过监生,能守住本份,但未曾想,竟然培养出这么个胡闹的儿子。”
“东主,您的意思是……”
贺碌听出一丝苗头。
看样子,许进想跟外戚张家做切割,不想让世人觉得,张延龄出兵与他许进有什么关联。
虽然兵马是从大同镇管辖的关隘出塞去的……
许进只愿意让世人相信张延龄是“借道”出兵,而非他帮忙的结果。
如果非被人把他许进跟张延龄牢牢地绑定在一起……那有朝一日张延龄在草原上兵败,他许进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到头了。
而许进作为目前大明有名的治边名臣,未来很有机会晋升侍郎,甚至当上尚书,前途似锦。
许进对自己的未来满含期许。
混迹官场多年,好不容易才爬到现在的高位,却被一个贸然出兵的小国舅,坏掉自己一辈子的努力
这能忍受
“写奏疏参劾。”
许进打定主意,吩咐道,“连同张延龄的这份,一并送去给陛下过目。哼,我要让朝堂百官知晓,张氏一门借大同之地出兵,大同本镇兵马并未参与其中。”
贺碌担忧地说:“可……可是如今外面都在盛传,这件事与您休戚相关,甚至是您派了人马前去配合他,如此轻飘飘一道奏疏,哪里是说撇清干系就能如愿的”
“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他……他们……那群人……可真是……”
许进气到话都说不出来了。
贺碌建议道:“要不这样吧,我们想办法去封信,问问张国丈的意见好歹他现在也是兵部侍郎,且已经入阁。如果陛下器重他,就算是小国舅兵败,多半也不会有什么惩戒。”
“不行!”
许进恼火地道:“如果不果断撇清关系,到时朝廷找替罪羊,岂不是正好把我推到台面上”
“问题是,总不能……等事情发生后,再说您不知情吧”贺碌道,“小国舅到大同有些日子了,之前是保国公配合他开矿,本与民间有些争执,但后来不知怎的,商贾士绅全都给他压住了,再后来,不知缘何,他就带兵走了……”
莫名其妙地来,莫名其妙地走。
许进道:“他到大同,究竟要做什么矿山可还开着”
“全都开着。”
贺碌道,“生产如火如荼,也不知怎的,今年都在传说那个什么蜂窝煤好使,既经济节约,又可确保家中随时随地都有热水用,薄有些家资的都要添置个炉子,如今山西各处都在开矿。话说这东西,行销南北多个省份,市井百姓趋之若鹜,其中蕴含的利益非常巨大……”
“大明的风气,岂容他们败坏”
许进气吼吼地道,“无论如何,我都得跟张家划清界线。张家小子的功劳我不稀罕,只要不牵累到我身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