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有本事在哪儿都能得到尊重
迁移中的鞑靼部落牧民本在一片低洼地带休整。
也是因为之前的雨雪天气,让他们行路艰难,再加上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进入到鞑靼本部即黄金家族正统子孙巴图蒙克统辖的察哈尔部领地,随时都会有察哈尔部的人马过来驰援,所以他们选择了地势低、周边还有一定水草的地方扎营……这里能够及时补充水源,还有就是能遮挡心怀叵测之人的视线。
谁知这种选择,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就好像捉迷藏一样,你藏起来,顾头不顾腚,被大明军队找到,那大明军队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奇袭。
当大明军队从山坡上如海啸一般冲杀而出时,土默特部的牧民全都是懵逼的。
之前几天的情报,说是大明军队已经在阴山南麓往东追了过去,并没有往北边来……他们也以为自己诱敌的计划大获成功。
但未曾想,明军居然会派出一路奇兵,经过接连几日的急行军,追到这里来了……且带兵的好像还是个愣头青,在明知道他们主力健在的情况下,兵力不及却还是毅然发动突然袭击。
信息差导致土默特部这边准备严重不足。
因为土默特部为了跟察哈尔部斡旋,已把部分人马派驻到了北边,毕竟相比于大明军队,他们也怕察哈尔部在这时候趁人之危,吞并他们。
谁曾想,就因为这个特殊的调动,导致他们在后方防备的人马数量不足。
当大明军队从坡顶冲杀而下时,鞑靼牧民看到情况不对,赶紧驱赶牛羊去阻挡大明骑兵的冲击路线,可惜却是杯水车薪。
王守仁亲率先锋人马,冲进了鞑靼人的营地。
如威宁海之战时,大明军队突然出现在鞑靼营地前,鞑靼人的反应一样,他们对于眼前发生之事,完全处于懵逼状态。
但鞑靼人生来就善于与残酷气候和险峻生存条件作斗争,所以他们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反应还是比较快的,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便积蓄起了力量,准备派出人马上前拦截。
真要比短程骑射,弓马娴熟的他们自然不落下风。
如果是草原部族前来偷袭,那他们跟对方在射程和实力上,相差不会太大,毕竟骑兵对骑兵,弓射对弓射,真要打到近战肉搏,双方在单兵作战实力上差距也不会很大,很多时候都是拼双方骑兵阵型。
但这次……
他们面对的是大明汹涌而至的火枪骑兵。
这大明骑兵一改以往也用弓箭对射的传统,直接端着火铳就冲杀而来,这是大大超出鞑靼士兵认知的状况。
一切就在于这时代的火铳都很沉重,单兵想要完成发射很困难,以往大明就算是用火器,也是用“火箭”,跟二踢脚差不多,只是在箭矢后方加装火药,射出去后,利用火药产生的爆炸冲力,再把弓箭往前推送一段距离。
这样做会大大牺牲箭矢的精确度,经过火药助推后,弓箭都不知道会窜到哪儿去,所以鞑靼人对明军的火箭并不是很担心。
而眼下跟着王守仁冲上去的大明新军士兵,近乎是人手一把燧发火铳,且是提前装填好的,即便不是制式火弹,至少能完成单人填装发射,且一次装填两发,可以打两次,打完之后再用弓箭,或者是重新装填后射击。
在遭遇战中,开场能在中远距离完成两次发射,已经是非常大的优势,更何况还是这种奇袭作战。
所以当王守仁带兵快速穿过草原的凹地,进入到火铳的射程范围之内时,鞑靼骑兵甚至连完整的阵型都还没有摆出来,而明军的火器已接二连三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射击声。
“砰砰砰……”
随着硝烟升起,一个个迎战的鞑靼骑兵,莫名其妙从马背上栽倒下来。
他们身上大多身着铠甲,那是他们留守营地外层,负责充当挡箭牌士兵必须装配的护具,配合上机动性十足的巡逻轻骑兵,能做到对营地的全面守护。
奈何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大明骑兵装备的能够远距离发射的火铳,不但威力大,精度还比之前有着长足进步,加上鞑靼人属于临时集结,人马乱哄哄的,无法分散开来,导致他们的防御局限于小范围内,正好给了大明骑兵瞄准的机会。
你们分散开来,或许我们还打不准呢。
但谁让你们准备仓促,且你们的营地内牧民散布于各处,你们为了组织有效的反击,要把营地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