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想问问妹弟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要连夜处理政务,徐琼本想在吏部衙门对付一宿,次日一早就近参加朝会,并没打算回家,临时听到下人前来传报说张峦在他府上等候,只能耐着性子赶紧回府。
他本以为张峦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要跟他商议,当得知张峦只是问询他朝廷对出兵草原的策略时,有些不耐烦:
“来瞻有疑问,为何不去宫里寻求陛下解惑陛下几次传召,你都未入见,现在却到我这里打探消息你觉得我知晓的,会比你更多”
显然徐琼也是憋着一肚子气。
本来他以为张峦不在,自己就能代表张峦,甚至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他发现自己很难准确揣摩出皇帝的意思,且皇帝对待文臣,对待那些反对他的势力时,表现得异乎寻常的软弱,有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朝廷决策中哪些才是皇帝的本意。
徐琼长期在南京任职,在朝中本就没有太高的身份和地位,强行被张峦推入内阁后,就被徐溥和刘健二人给死死压着,好不容易凭借在吏部的职司扳回一城,现在不能在朝堂上公开展现皇帝对他的倚重,不郁闷才怪。
你张峦居然好意思上门来跟我探寻朝中大事
张峦一副恬不知耻的模样:“这不是情况特殊吗……最近几日,我又没去上朝,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却说朝廷为何要答应鞑靼人上贡如果鞑靼小王子真来了,那平定草原的计划,就此搁置”
徐琼道:“来瞻,此事你得亲自去问陛下。或者说,令郎延龄或许对此知悉更多……陛下目前所做决定,连我都看不太懂,自然不好向你解释什么。”
张峦点头:“我也觉得,陛下在此事上,态度似乎不够坚决!照理说现在新军都训练好了,火器也造出来了,王世昌也派去西北了,没道理临阵退缩。所以我想跟你说,要不找一些人,联名上奏,请陛下早做决断,你看如何”
“来瞻,如此做,好是好,但你不怕……”徐琼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你张峦似乎要干点儿人事,表现出你强势一面。
但你不怕得罪朝中那帮守旧派文臣
好像除了我之外,从阁臣到六部尚书,没一人会纵容你这么做!
你之前一直不温不火,跟谁都是一副虚以委蛇的模样,别人不屑于理会,可一旦你强势起来,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张峦道:“我在家中反复斟酌过此事……陛下或许需要朝中更加坚定的力量站出来支持他!”
徐琼又道:“可陛下已下旨,让鞑靼小王子不日到京师来上贡归附。你这么做……会不会迟了些”
张峦好奇地问道:“来不及了吗”
“至少要等鞑靼人背信弃义,没有履行上奏时,才好对其出手。这才是堂堂正正的王道。”徐琼提醒。
张峦摆摆手:“我看大可不必!你要知晓,只要朝中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反对鞑靼人归附,且拿出态度要跟鞑靼人决战,等消息传到草原时,鞑靼人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在归附与否的问题上,更显进退维谷!”
徐琼道:“你是想以此方式,来向鞑靼人施压”
张峦道:“让陛下意识到,朝中有人支持他的用兵策略,不挺好的吗就是不知道,一次能联络多少人多少官员能在联名的奏疏上署名”
“如果真这样的话……”
徐琼仔细想了想,道,“目前在京官员,或许不会太多,六部主事以上,估计有个四五十人。再加上顺天府周边的官员,应该勉强能过百吧。”
张峦好奇地问道:“有这么多吗”
徐琼道:“如今百废俱兴,之前很多秩序已经被打乱,眼见陛下有继承先皇遗志,平定草原的期望,只有迂腐之人才会在这时候唱反调呢。”
张峦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劳烦时庸你,帮忙联系一下,至于奏疏,也由你来草拟。”
“来瞻,你会署名吧”
徐琼问道,“且是为首的那个”
张峦皱眉道:“这是自然。事情是我提出来的,岂有自己坐视不理的道理”
徐琼终于松了口气,因为他见到张峦不靠谱的地方太多了,生怕关键时候张峦撂挑子,于是道:“那我这两日草拟好奏疏,先拿给你过目,等你我商定后,再拿给在京其他官员看。”
“好,好。”
张峦笑着应声。
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