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场出来时,犹在回想之前张延龄跟他说的那番话。
“王公。”
沈禄见王越神思不属,还以为他在担心接下来如何上奏之事,提醒道,“要是您觉得费解,我可以再去找来瞻,他或许会做一些提点。”
“不用了。”
王越形容突然显得老迈和沧桑,摇头道,“沈参议,实不相瞒……老朽这么多年,见过许多大风大浪,却未曾想,临老这一天,还能看到大明军队有如此巨大的改变。”
沈禄一脸疑惑,问道:“您的意思是说……”
“匪夷所思啊!”
王越叹道:“这么说吧,如果能把这些新火器用在实战中,莫说守疆御土了,就算是踏平草原,也指日可待。”
“啊”
沈禄显得很尴尬。
他在想,就算你现在觉得承蒙张家父子恩惠,心存感激,也不用把他们吹捧得那么高吧
我刚才也看到了,那火炮的威力,真有你说的那么邪乎
王越道:“真是生平仅见啊!谪居安陆时,我闲着无事,心中曾预演过太多战事,如果有这些火器在,可以说我指挥的每一场战事都能大获全胜。只要给我一路人马,让我带兵冲进草原,鞑靼人将无所遁形。
“只要能保证粮草供给,那我……将会在三年内平定草原,从此以后北方再无战事。”
沈禄又在想,吹牛逼谁不会
怎么感觉你跟李孜省一样,给点阳光你就灿烂呢
三年平定草原
大明先贤几代人都没完成的事,你三年就能完成为了上位,这离奇的豪言壮语也能说出口
我呸!
……
……
一大早,朝议结束。
徐溥和刘健刚回到内阁值房,就见覃昌和李荣携手到来,并给他们带来一个很炸裂的消息。
“陛下让有心为三边总制之人,各写一份军务策,研讨有关使用火器以及行军布阵等事项。”覃昌道,“为方便各位臣僚系统性地了解个中诀窍,明日将由咱家带诸位前去观看演炮等事。”
徐溥诧异地问:“陛下也要同往”
“不去了。”
覃昌笑着道,“陛下最近龙体欠安……两位阁老想必也看到了,陛下今日早朝时,就未太在意朝事……眼下朝事多得仰仗二位,请务必撑起来。”
刘健皱眉不已,问道:“陛下为何要让我等去观看演炮之前不是已经看过一次了吗莫非这次又有新样”
覃昌笑了笑,毕竟上次他没参加。
李荣道:“是这样的,火炮又做了一些改进,如今威力更为强大。如果能给前线将士装备更多火炮,会给边军实力带来极大的提升。
“陛下之意,乃是让有心于统领大明军队之人,都去亲眼看看。当然不去也可,只要对于火器的运用有个大致的了解便可。”
难题摆到了徐溥和刘健面前。
如果去的话,肯定会很麻烦,没人愿意去西北,甚至当到尚书、侍郎的人,不可能会为了个区区三边总制争破头,毕竟弘治初年的三边总制只是个跟侍郎差不多的职位而已。
但他们毕竟还是有心要把这个极为重要的职位拿下来,目的自然是要防备张峦把其党羽给举荐上去。
而想要拿下这个职位,如果连皇帝出的考题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那不等于说,这职位我们放弃了
让谁去,谁愿意去,谁又对此在行,这反倒成为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刘健问道:“是在明日么几时”
李荣笑道:“大概会在午时后。如果刘阁老有时间的话,今日也可到各衙门走走,或是找一些相熟之人,问问他们的意见。”
“那人在西北,或是留滞地方,未曾在京的,又该如何呢”
刘健直接问道。
很显然,刘健的意思是,应选三边总制的人很多,我们推举的人中有并不是京师任差的官员,甚至有的还是已经致休或是投闲置散的老臣,那这次皇帝所列考题,对他们显然就不公平,不等于是直接把他们给刷下来了
覃昌微笑着摇头,好像事不关己一般,道:“陛下对此并无特别的说法……如果是目前应选上的人都不合适,或许才会考虑地方上的官员。否则的话,陛下还是希望用一位他能亲自考校其治军水平的人。”
听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