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事暂时无人能够替代,如果他不做,想让目前户部中人来完成,只会適得其反……”
徐溥却有不同见解:“陛下,不用太担心,臣相信户部尚书李敏,定能担当重任。”
“李尚书还有自己的事情做。”
朱祐樘摇头道,“朕的意思,是从目前在京赋閒或掛职官员中,找一员胜任此差事之人,由其暂时替代岳父之职,领户部侍郎衔,完成岳父手头未竟之事。”
徐溥好奇地问道:“那陛下,张国丈病癒后该如何安置”
朱祐樘嘆道:“到时再让他回户部任侍郎,或是索性便安排旁的差事。而目前取代之人,可以平调到西北,暂时督军餉等事,並不影响其继续为朝廷效劳。”
这下徐溥和刘健大概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
皇帝觉得,他的岳父太重要了,无可取代不说,一旦张峦不在,可能户部就得出大乱子。
这种想法,简直荒谬至极!
徐溥和刘健都认为,张峦正如言官参劾的那样,尸位素餐,根本就不干正事,纯粹是领著俸禄混吃等死的官油子典型,就是靠一个国丈身份在朝中招摇撞骗,就连皇帝也受其蒙蔽,觉得这个岳父不可或缺,导致翁婿间互相慰籍和欺骗,拿朝中大臣当猴耍。
徐溥道:“臣认为,此不合规,或……不可取。”
显然无论徐溥心中多恼恨张峦的不作为,但毕竟要卖皇帝面子,他们这两个阁臣,在朱祐樘登基后迅速取代万安和刘吉,成功上位,全在於他们东宫讲官的身份以及跟皇帝的良好关係,本身在朝中的资歷和名望並不足以震慑所有人。
徐溥和刘健长久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供职,没多少人脉可言,非常需要藉助皇帝的宠信来维持自身的权威,这会儿去跟皇帝同样信任有加的国丈起衝突,搞內斗,那就是拆自己的台,智者不为也。
朱祐樘一摆手,道:“徐先生不要有顾虑,只管举荐人选……这都是为朝事更好执行,不必避讳。”
一旁的刘健有些干著急。
心说这么好的机会,甚至还是皇帝主动提出来的,而且张峦自己都不想干了,那咱还不趁机把合適的人给举荐上来
等皇帝知道,原来他那个岳父並非无可替代,而张峦也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个草包时,到时就算病癒,也不好意思回朝来混事……就算厚著脸皮回到户部侍郎的位置上,也会遭到世人耻笑,醒悟过来的皇帝也未必敢用他。
五军都督府才是这种外戚的归宿,那地方最適合混吃等死。
徐溥道:“若真要推举人员,臣认为,前大同巡抚,如今提督易州山厂的叶淇,非常適合此职。或可以其暂代户部侍郎之职。”
徐溥可不是吃素的。
既然陛下您都说了,要找个人暂时取代一下张峦,又说这职位不容易被取代,那我肯定要找个牛逼点儿的人物上位,用结果来论证,原来这职务並非只有张峦才能胜任!
这个人,自然就是本来就该晋升户部右侍郎,只是后来被张峦鹊巢鳩占的叶淇。
刘健听到叶淇作为推荐人选后,明显放下心来。
不说別的,叶淇在朝中的声望非常高,其能力早就得到朝中文武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叶淇在西北时就以善於筹募钱粮而出名,无论张峦有多大本事,或者能为皇帝带来多少收益,只要叶淇在,一切难题应该都可以迎刃而解。
朱祐樘仔细想了想,点头道:“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徐溥急忙道:“若是陛下有更好的人选,便当臣失言。”
“徐先生为何要如此说朕也认为,叶淇暂时替岳父为户部侍郎,很合適。”朱祐樘看向一旁的覃昌,吩咐道,“覃大伴,擬旨吧,召叶淇还朝,接下来一段时间便由其履行户部侍郎之职。也去旨岳父,让他安心在家养病,暂时不用为朝事忧心。”
旁边的徐溥和刘健都在想,这件事有这么容易吗
陛下竟没有什么意见
亦或是说……连陛下都认为,其实叶淇早就可以取代张峦了
还是说,让我们精心举荐个人选出来,最后发现就连他都无法完成张峦的差事,狠狠打那群参劾张来瞻的言官的脸
但有那可能吗
张来瞻有什么通天本事,能够完成他人完不成的事
其实张来瞻,不就是当今这位小皇帝任人唯亲的典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