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我去盯着吧”
“嗯。”
张延龄点头道,“万事开头难,上了轨道后的确就会容易很多。姐,下一步就是把织布工坊的产能逐步往皇宫外转移,扩大生产规模。”
张玗突然想到什么,问道:“二弟,之前你姐夫说,可以把纺织厂开到西北去,就地生产以满足前线将士需求,不更好吗”
“不太好。”
张延龄道,“眼下我们尚未在西北大规模种植麻,导致生产原料主要还得从江淮一代运过来。
“其实在京师周边生产最为方便,因为无论是运送布帛,还是运输麻,都需要大批人力物力,还不如就在京师周边生产,好近距离监督,免得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张玗道:“你是说,如果放到西北去,距离一远就会出现各种变故,不太好”
张延龄笑道:“等以后产能提高了,全天下都是这种纺织工坊,也就不在意是哪里生产了。但眼下,最好还是留在京师地区,更加容易把控。再就是我跟姐夫说过,要让各处增加麻产量,不然的话……”
“我知道了。”
张玗点头道,“以前织出来的布没那么多,各地的麻种植规模相当有限,但现在麻的供给明显跟不上咱织布的进度,自然得扩大种植面积。
“不过二弟,怀恩好像跟你姐夫提过一嘴,说如果无序地增加麻种植数量,一时间未必见成效不说,还会减少粮食产量。一旦遇到灾年,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张延龄道:“种粮是种粮,种植麻是种植麻,有些地方不适合种植粮食,就可以拿来种植麻,形成经济作物产区。
“至于粮食不足,就得加强商贸往来,麻产量提高了,百姓手上有了银子,从产粮大区把低价粮运送过去,百姓就可以得到实惠。”
张玗道:“你说的太邪乎了。谁家不种植粮食呢都说这积谷防饥,以前就算咱们家把地大部分都租出去,但还是有少部分留在手里专门用来种植粮食,这样才不怕大荒年景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张延龄感慨道:“这就得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了。得先让他们看到利益和实惠,让一部分种植麻的人先富起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原来的小农思想,响应时代发展。
“同时麻种植,得先从京师周边地区开始进行,这样初时会节省很大的运输成本。”
张玗点了点头道:“有时间,你去跟你姐夫说吧。我不想知道太多这方面的知识,太累了。”
之前张玗还很热心搞纺织工坊。
但到眼下连张延龄都看出来了,这个姐姐如今养尊处优惯了,让她偶尔去织布,当个消遣还行。
让她天天去,她就没那闲心了。
老张家从张峦到这几个儿女,普遍有个缺点,那就是懒惰。
在偷懒这件事上,连张玗都不例外。
……
……
司礼监内。
怀恩去乾清宫见过皇帝,回来后把覃吉叫到一边,好像委托重任一般,郑重说道:“陛下对于一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今日对我说了,我想把这个立功的机会让给你,厚方。”
“……”
覃吉听到后觉得很不可思议。
立功的好事,还能落到我头上
怀恩道:“乃是陛下自幼丧母,心中一直挂念,眼下除了要为太后和先皇合葬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找寻太后的亲族。”
覃吉摇头道:“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该如何找寻呢”
“不尝试一下,怎知不好找呢”
怀恩拍拍覃吉肩膀,鼓励道,“如今你提督东厂,没有做出太多成绩,
“如果你能把太后的亲族找到,这就算是大功一件,如此你也能为陛下做更多事。”
覃吉心想,我东宫出身,自小照顾太子长大,直至他登基,根本就不需要皇帝更多的信任,也不需要立下多少功劳。
我现在只想当好我的差,未来某天安稳致仕,在家颐养天年。
至于你们那些纷争,尤其是什么外戚、方士、儒官三党的攻伐争执,最好别跟我扯上任何关系。
怀恩有些嫉妒地道:“话说,那位张国丈可是非常体谅陛下。先前只是让他负责先皇梓宫发引之事,他就敏锐地察觉到,陛下想为母族争取一些利益,立即就让徐琼等人上奏彰显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