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
“唉,果然啊,古往今来的史书,都是说着那四个字:争当皇帝!”
“就算是强如中祖也是无法制止住他的儿子们争夺皇位。”
“这些皇子若是生在平凡家庭,说不定会十分的友爱,就像朱棣的三个儿子一样,朱棣没当皇帝前他们三也非常友爱。”
“没办法,生在帝王家便是如此,其实中祖的这些皇子换做在其他朝代,都是可以当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的,但中祖是谁,这些人,几乎没一个让中祖能够满意。”
……
现世·大明——
工部又有了重大突破,可持续的电流被工部的人制造了出来。
华夏先民一开始便对“电”有概念,比如《说文解字》里,便描述“电,阴阳激耀也。从雨,电声。”
又比如《易经·说卦》:“震为雷”;《淮南子》:“阴阳激,雷电作”。
如果笼统的说,华夏先民认为雷便是电,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将其神化。
朱祁铄和工部的工匠阐述了“电”可以被利用这个概念后,在陶成道和马顿的带领下,两人领导着工部日日夜夜地研究“电”。
工部辛勤攻克,在天幕弹幕的一些关键信息的帮助下,发明了原始的电池,这个电池可以储存电流。
陶成道和马顿二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性发现了电磁学原理,并且发明了电报。
电报可以做到远距离即时传讯,不过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工部试验了后,发现只能传输两公里左右,但即使这样,也能够让所有人振奋了。
只是朱祁铄不满足于此,他最希望的电灯竟然还没制造出来。
不过,按照工部现在的进度,这些都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朱祁铄批阅完奏折后,向小李子喊道:
“把六部的主事官喊来。”
既然电灯和电报的研究已经走上了正轨,朱祁铄自然要提前规划好大明未来的发展。
比如多铺设一些铁路,再比如整个京都每条街道上夜晚都铺设路灯。
……
天幕——
【楚王朱见渊和御史台的那些猫腻,中祖都知道,但中祖没有阻止】
【中祖反而差人暗中去告诉太子朱见泽,让太子朱见泽知道他的老师太子太傅史高远要被楚王弹劾了】
【中祖其实就是想看看,太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根据当时中祖和镇南王的对话来看,中祖是希望太子狠辣一点的】
谨慎殿。
朱祁铄和沐璘在不慌不忙的对弈,难得悠闲起来。
沐璘心中那块被压着的“功高震主”的石头,稍微缓了一些。
因为朱祁铄亲自和他说了,他在认真考虑燕王了,如果选择了燕王,也便不需要打压他这个镇南王。
只是……看陛下的样子,还是有些放不下太子啊,沐璘看着心不在焉在下着棋的朱祁铄。
沐璘下了一子,宽慰朱祁铄:
“陛下,就不必多想了,咱们大明这么大,如此繁荣了,后代再怎么不争气,也是能够守住这江山的吧。”
“唉!”朱祁铄将手中的棋子一把放在桌上,有些心烦意乱。
“朕经历过土木堡之变,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只需要数月,太子……为什么会这么软弱,子不类父啊。”
“大汉朝的皇帝天天念叨着[子不类父],原本朕还没当皇帝的时候,还觉得他们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现在也当了皇帝,朕便想的有些多了。”
“朕要想这继位者能不能压得住外戚,能不能压得住文臣武将,会不会摆烂,一副英明神武的模样又是不是为了继承皇位装给朕看的。”
沐璘似乎是很懂朱祁铄的心思,点了点头:
“还好臣的儿子只需要继承家产就行了,臣也没想着让他们去打生打死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沐璘又想起了刚刚卢忠便派去传话,问道:
“陛下,你将楚王的谋划告诉太子了?”
朱祁铄点点头。
“就看太子会怎么应对了,朕倒是希望他心狠手辣一些,现在证据确凿了,朕倒是希望太子狠辣一些,直接在他的老师在未定罪前让史高远自缢,如此他太子宫这次才能安然无事。”
“难!”沐璘低沉着声音:“太子太过于重情,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储君之位,更因如此,那史高远是他的老师,求一求太子,太子说不定要会让人将那被鱼肉的百姓收买,以来作伪证。”
“那他这个太子便只能在朝堂上被人围攻了,朕也救不了他了。”朱祁铄摇了摇头,对太子表示失望。
“再看下去吧。”朱祁铄叹气。
……
太子府。
“老师,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