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子孙后代还受到倭国的侵扰,朱祁铄决定,这万古嗜杀的骂名,便由他来背负。
等郑和出使回来后,大明便对那倭国宣战,这些年,死在倭寇手中的大明百姓,可不少。
……
天幕——
【自从奥斯曼成为大明的行省之后,整个蓝星便进入到了稳定发展期】
【世界各地慑于大明的威压,没有一个国家敢主动挑事攻打其他国家】
【也是由于大明的强大,世界各地的国家,纷纷派出使者代表团,一边想来给中祖祝寿,一边来大明进行学习】
【礼部忙得不可开交】
【但这些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被中祖明确拒绝了不允许来大明的顺天府进行觐见】
【这个国家便是倭国,当时倭国还处于战国时代,由足利幕府名义上统治】
【当他们得知被中祖拒绝后,他们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在整个国内大肆宣扬,煽动对大明的仇恨】
【他们还认为,中祖开拓如此强大的版图,不过运气罢了,只不过是因为大明的自然条件好,天然有那么大的领土】
【若是让他们倭国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早就统一了世界】
【出于对大明和中祖的仇恨,于是倭国经常派出船只袭击大明的商队】
【对大明的商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民间的商队们纷纷托关系联系他们当地的地方官,请求当地的地方官们给中祖上书,请求对倭国进行打击,以保证他们航运贸易的正常进行】
【当地的地方官们知道后,十分愤怒】
【只有他们大明欺负别人的份,今天竟然这小小的倭国竟然还敢欺负到大明身上了?】
【经过官员们的层层上报,最后这个消息进入到了大明的朝堂】
【对此,武将们就一个字:干死他!】
【文官先是数落了武将们是文盲不识数,然后对此就一句话:屠光他们!】
【那杀气,让武将们都胆战心惊】
【这股子杀气,根据咱们后世的研究,可能是文官们在两宋谁都打不过,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此刻在中祖朝,所以他们变得比谁都好战】
【中祖是十分支持文臣武将们的策略的,他本来就想对倭国动手了,这次是倭国送到了他的脸上,给了他开战的借口】
【之前,镇南王沐璘,在海外拓展领土的时候,几乎会自动略过倭国,因为这片土地实在是弹丸之地,打下来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治理这片土地获得的收益的成本】
【这一次,在大明群臣上下的支持下,镇南王沐璘,又要挂帅亲征了,瀚海王孟怀安,也是如此】
【这次战争开始之前,中祖还特意把远在西洋治理安息行省的安西王申佑给接了回来,让他总管这次战争的后勤】
【大明的军队,浩浩荡荡,分为海陆两军,朝着倭国出发】
【一支大军走水道,一支大军借道藩属国朝鲜】
……
弹幕——
“这场战争,真的是完美诠释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的真谛!”
“因为这个倭国一片混乱,可面对大明这样的天军,竟然还有一战之力,血性十足,要不是中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其消灭,日后这个国家要是统一,必定成为我华夏的心腹大患。”
“就这竟然还有圣母抨击中祖是个屠夫,只知道在世界各地制造杀戮,就这我真的笑了,要不是中祖灭了倭国,你说不定现在都生不出来呢。”
“当初,隋唐三代帝王,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历经三个帝王,才将高句丽打残,后面再历经唐中宗、唐玄宗,才彻底将高句丽灭亡,由此可见,历代但凡正常点的帝王,都会为了维护华夏正统主动出击。”
“这倭国本来吧,可能中祖还真不想屠灭他们,毕竟一开始的开战理由是总是侵袭大明的商队。”
“但是吧,后来和倭国的作战中,中祖发现这倭国并不弱,这还是没有统一的倭国,这就让中祖警钟长鸣了,这个倭国必须被消灭了。”
“弱小……就是原罪……所以啊,咱们华夏一直都在努力变强,就是害怕有一天弱小了被挨打!”
……
现世·奥斯曼帝国——
当他们看到天幕中,那倭国竟然被大明帝王下令屠灭,他们身上一阵寒意。
还好还好,他们奥斯曼幸好投降的早……不对……
还好还好,还好在他们伟大的苏丹巴耶塞特二世英明神武的带领下,咱们奥斯曼展现出了极差的军事能力……但凡巴耶塞特二世率领咱们奥斯曼在战场上表现得好一点,咱们奥斯曼说不定也要被屠了……
苏丹巴耶塞特二世,您简直就是我们的恩人……
还有,是谁说的大明中祖皇帝是十分仁慈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