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铄正式登基了,他成为了皇帝,依照天幕中的一般,定年号“昭启”,大明正式进入昭启元年。
朱元璋也进入到了退休生涯,乐在其中,和他一块退休的,还有李善长,在朱祁铄这样强势的帝王下,李善长也没有藏着掖着,退休当天就生龙活虎的纳妾了,还嘲笑朱元璋人老了,不行了。
气得朱元璋下旨,判了李善长一个重婚罪。
也是这一年,大明真正的开国战神,汤和和李文忠都离世了,朱祁铄下旨朝廷上下罢朝半月,以示纪念。
李景隆也袭了他老爹的爵位,还在朱棣这好哥们的帮助下,去漠北和西域平叛混了军功。
朱祁铄这才发现,这李景隆的军事能力还挺强啊,原来靖难之役里,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内奸……
“陛下,如今京杭大铁路已经建成,顺天府也已完工,是时候迁都顺天了。”
今日的朝会,朱高炽进言,他虽然是朱祁铄的爷爷,但在朝堂上,君臣关系最大,其次才是血缘关系。
迁都,是朝野上下的共识,应天府,确实不适合做一国之都,对于北方,应天府实在是鞭长莫及。
而有人说如果建都顺天府,那岂不是也对于南方是鞭长莫及?
并非如此,数百年来的战争,基本发生在北方,南方,除非是王朝末年内乱,是没有外敌战争的,至于安南的反叛?在漠北游牧民族的压力面前,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而且现在大明收复了西域,疆域远迈汉唐,都城定在应天府,对西域是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的。
“让礼部议个章程,择日迁都吧。”朱祁铄坐在皇位上,指着已经成为礼部尚书的苏靖说道。
苏靖上前遵旨。
朱高炽继续说道:
“我大明当效仿天幕中修建[昭启运河]之举,在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修建那条横跨三片陆地的运河,这样可以减少大明与西洋的贸易距离。”
这一次,朱祁铄没有着急回这个建议,现在的大明和天幕中的大明比不得,若是远渡重洋开战,应该是胜少败多。
但那奥斯曼也看得到天幕,这次的大明可以去和奥斯曼苏丹进行谈判,大家一起修建运河。
再不济,奥斯曼的苏丹只要不蠢,自己也会修运河的,毕竟那条运河在大航海时代就是运钞机。
朱祁铄思考后回道:“便让郑和持朕之符节,和那奥斯曼的苏丹进行谈判吧,不到万不得已,目前还是没必要爆发和奥斯曼的战争。”
郑和出列:“臣遵旨。”
郑和又挠挠头,看着群臣问道:
“但是,天幕上我们大明和奥斯曼正在开战,看样子他们要输了,还要被咱们打下国都,他们肯和我们谈判吗?”
朱祁铄:……
坏了,忘记天幕中那奥斯曼的苏丹非常作死了。
“无妨,臣可以代表陛下去和谈。”齐王朱祁钰上前,拱手道,他这个大明皇帝的哥哥,那奥斯曼苏丹也是要给面子的。
……
天幕——
【好了,说完了大明国内的情况,我们继续将视野投向奥斯曼帝国,这个即将被大明打得崩溃,被踏破王都的国度】
【中祖击败准噶尔帝国,使得其被迫西迁后,并没有选择回朝】
【在中祖看来,他是皇帝,他要是回到了京师,那群文武百官不会再让他出来打仗了,因为皇帝是一国之本,皇帝出来打仗,实在过于危险,中祖对于这些文臣武将们的苦口婆心,他实在是害怕】
【毕竟,人家确实也是真的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但中祖骨子里还是有些叛逆的,按道理来说,打完准噶尔了,他应该班师回朝了,他偏不】
【他下令大军继续西进,就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边进军】
【跟着中祖的武将们,自然是战意昂扬,就连瀚海王孟怀安,这个本应该劝说中祖回去的人,也没有劝说了】
【路途中,但凡遇到挡路的,几十万大军压过去,堪称是一路平推】
【而在京师里,准备迎接中祖回京的众大臣们,一个个部门把京师装饰得干干净净,就等着皇帝回来了,他们突然得知,皇帝不回来,皇帝继续打仗去了】
【群臣麻了】
【一个个骂骂咧咧,三更半夜都起来加班,赶紧调拨整个大明的物资,赶紧给中祖送去】
【就连躺平的齐王朱祁钰,也被群臣拉了过来上班,据说,朱祁钰被拉过来上班的时候,也是骂骂咧咧,说我这个弟弟真是不让他省心,让他休息都休息不成】
【中祖自然不知道,京师里面的臣子们一个个都在吐槽他不省心,又一边给他调配全国物资送到西域给他后勤】
【中祖只知道,他带领大军到达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边境】
【此时,在昭启运河附近的奥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