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见得?”
诸葛亮深邃睿智的双眸,第一次出现疑惑和吃惊。
“直觉!”刘禅笑了笑,又问道:“先生怎么到了江东?”
诸葛亮见刘禅无恙,也冷静下来,叹道:“半月前我正往柴桑巡视,恰逢书信送至。但孝直病重无法起行,吾料有云长在荆州,江夏文聘必不敢妄动,正好便来江东看看……”
说到此处,诸葛亮眼中闪过一道厉芒:“不想方才进城,便听闻世子遇刺……子龙不在身边,世子要多加小心!”
“知道了!”刘禅听出了孔明的语气中的宠溺,鼻头有些发酸。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诸葛亮鲁莽愤怒,可见丞相对阿斗的关怀是发自肺腑的。
“今日必是受惊了!”诸葛亮用手指试了试水,发现已经微凉,轻声道:“时辰不早,请世子更衣,亮陪你共进晚宴。”
刘禅乖巧地点点头,看着诸葛亮转身出门,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感觉竟比刘备在身边还踏实。
本以为来的是法正,没想到却是孔明,这把肯定稳了!
更衣后看着铜镜中还略显稚嫩的面庞,刘禅却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他整个人从内到外,其实已经成熟了许多。
来到书房,已经是掌灯时分,却不见诸葛亮,刘禅疑惑道:“诸葛先生呢?”
糜威道:“先生正在大堂召集众官员查案,询问情况。”
“真是操劳的命啊!”
刘禅摇头叹息,风尘仆仆赶到江东,一口气不歇就又去调查刺客之事。
诸葛亮就是因为事事亲为被累垮了,以后还要多给他配些助手才行。
半个时辰后诸葛亮才回来,根据刘封调查的线索,刺客两次所用的箭矢一样,显然就是同一批人,果然刺杀左咸就是为了制造混乱,目标还是刘禅。
“曹氏用心何其险恶?”诸葛亮兀自余怒未消:“怎能对孩子如此狠辣?”
其实无论刘备还是他自己,也都遭遇过行刺,但他们没想到,曹家会对一个孩子下手。
“这必是司马懿的诡计!”刘禅愈发坚持自己的看法:“想反制曹丕并非易事,但除掉司马懿却轻而易举。”
“世子何以对司马懿有如此偏见?”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吾闻此人伏膺儒教,不过曹丕身旁的文学从事而已。”
“先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刘禅笑了笑,忽然神秘说道:“如果我说我也梦见三马同槽,先生是否相信?”
“三马同槽?”诸葛亮一怔,曹操为此诛杀马腾父子,他自然知晓,蹙眉道:“纵然如此,但此事与世子何干?”
“槽者,鼎也!”
刘禅刚才已经想好了说辞:“曹氏窃取汉室,司马氏又夺曹家食禄,此亦是我大汉的害群之马,自当防患于未然。”
诸葛亮见刘禅说的头头是道,蹙眉道:“据徐元直所言,曹操曾说司马鹰视狼顾,其观此人面向也是如此,若当真隐忍蛰伏,瞒过曹操,足见其城府之深。”
“对咯!”刘禅点头道:“曹丕视司马为心腹,若除此人,如斩曹丕一臂,于我有百利而无一害。”
现在的司马懿还被曹操压制,没有出色的发挥,自然不会引起诸葛亮的注意。
如果趁着司马老贼还没得势将他除掉,我的兴汉大业将会顺利很多。
曹操时期的五大谋士,现在只剩贾诩,估计也是命不久矣,其他都不是诸葛对手。
不过这件事给他也提了个醒:绣衣卫的事情刻不容缓,还需要一支专门的暗杀组织。
刺客已经查清是曹魏派来,只要不是牵扯到江东世家,诸葛亮也不想多做讨论,对这种事只能增强刘禅的护卫。
宽慰了一阵,又问道:“世子向大王提倡农商并重,已在成都、江陵开设粮行、布行、印刷厂等,此举固然于眼前有利,但你可知商人本性?”
“知道!”刘禅点头道:“商人逐利,好智多诈,唯利是图,其常年迁徙行走各处,一旦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说到这里,刘禅顿了顿:“远的不说,就我二舅糜芳,荆州遇险,却不想死守报国,有意投靠江东,正是商人本性。”
“原来世子早已看透?”
诸葛亮有些诧异,原本想劝说的一堆话无有用武之地,晃了好几下羽扇才说道:“自古工商之民乃五蠹也,其非但狡诈,还巧取法令,搬弄是非。”
再次见到刘禅,竟让他有种莫名的陌生感。
无论其言行举止,还是见识心性,都远超其以往表现。
先前在成都时,听刘备赞口不绝,他还以为是身为人父本性使然,这才对话两次,便让他震惊不已。
短短两年时间,那个贪玩憨直的阿斗竟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世子口口声声说司马懿善于隐忍,照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