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士兵见状,急忙开启城门,韩伟率领假扮溃兵的宋军趁机一拥而入,瞬间控制了城门。城楼上的守军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宋军斩杀殆尽。
“城门已破!主帅速速进兵!”韩伟派人发出信号,城外埋伏的西门庆见状,立即拔出七星尚方宝剑,高声下令:“全军出击,攻破清化城!”宋军将士士气如虹,呐喊着冲向城门,与城内的宋军汇合,向着城中杀去。黎永前见状大惊,急忙率残余兵力退守府衙,试图组织抵抗。但宋军势如破竹,城内守军人心惶惶,纷纷溃散。
潘长胜见局势已无法挽回,急忙护着黎永前,率领数百亲卫杀出府衙,向着西门突围。沿途遭遇宋军阻拦,潘长胜手持双斧,奋勇开路,斧光过处,宋军士兵纷纷倒地。西门庆亲率大军追击,一路斩杀无数敌军,眼看就要追上黎永前。潘长胜回身断后,对着黎永前大喊:“太傅快走,末将替你挡住追兵!”
黎永前含泪回望一眼,策马扬鞭,向着城外疾驰而去。潘长胜与宋军死战到底,被远处耶律云水瞅个正着,弯弓搭箭射去,正中潘长胜眉心,韩伟快步向前,一枪洞穿胸膛,一命呜呼!可惜一员战将,殒命归西!西门庆率军冲出西门,望着黎永前逃亡的方向,却并未继续追击——清化城已破,大局已定。
夕阳西下,清化城内火光渐息,宋军将士欢呼雀跃。西门庆立于城门之上,望着城中残破的街道与堆积的尸骸,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役,宋军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终究攻破了清化城,为后续进军扫清了障碍。而黎永前则在亲卫的护送下,一路向西奔逃,向着爱州的方向而去,一场新的博弈,已然在酝酿之中。
西门庆率领大军入城,一面下令安抚百姓,一面命兵士清点战果。此次攻城,宋军斩杀叛军八千余人,俘虏两万余人,缴获粮草器械无数,清化城终被攻克。
再说赵少海、上官丽秋率领三万大军赶赴西南,行至三十里处的盘龙谷,探马来报:“大理援军已入谷中,主将是大理国王之弟段兴智,此人勇猛善战,麾下多是山地蛮族兵士,擅长近战。”
赵少海勒住战马,与上官丽秋商议:“盘龙谷地势狭窄,易守难攻,若大理军在此设伏,我军难以展开。不如我率军正面佯攻,丽秋你率五千骑兵,从谷后小路绕过去,前后夹击,定能破敌!”
上官丽秋点头道:“夫君所言极是。你务必小心,我绕道之后,会放三响号炮,届时你再率军猛攻!”
商议已定,赵少海率领主力大军,向盘龙谷进军。段兴智早已在谷中设伏,见宋军进入谷中,一声令下,谷两侧的山上滚下巨石,箭矢如雨般射向宋军。宋军兵士纷纷举盾遮挡,前进受阻。
赵少海高声道:“弟兄们,莫怕!随我冲过去!”说罢,挥舞长枪,率军猛攻。段兴智在山上见状,哈哈大笑:“赵少海,今日便让你葬身于此!”说罢,率领蛮族兵士从山上冲下,与宋军展开近战。
蛮族兵士个个赤裸上身,手持弯刀,勇猛异常。宋军兵士虽装备精良,但在狭窄的山谷中难以施展,一时之间竟难以抵挡。赵少海亲自率军冲杀,长枪所到之处,蛮族兵士纷纷落马,但叛军人数众多,宋军渐渐落入下风。
就在这危急关头,三声号炮从谷后响起。段兴智心中一惊,转头望去,只见上官丽秋率领五千骑兵,从谷后冲杀进来,叛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
赵少海见状,精神大振,高声道:“弟兄们,援军已到,杀啊!”宋军兵士士气高涨,两面夹击,蛮族兵士死伤惨重。段兴智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率领残兵突围而逃。赵少海与上官丽秋率军紧追不舍,又斩杀叛军一千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大理援军大败,逃向海口。
另一边,鲁大鼋率领水师顺红河而下,行至入海口处,正遇暹罗水军。暹罗水军战船高大,共有五十余艘,船上兵士手持弯刀,呐喊着向宋军战船冲来。
鲁大鼋冷笑一声,下令:“战船散开,火炮瞄准暹罗战船,近距离轰击!”宋军战船纷纷散开,形成包围之势,船上的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砸向暹罗战船,不少战船被击中,燃起大火。
暹罗水军没想到宋军火炮如此凶猛,顿时慌乱起来。鲁大鼋趁机下令:“靠近敌船,展开接舷战!”宋军兵士纷纷跳上暹罗战船,与暹罗兵士展开肉搏。宋军兵士个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暹罗兵士难以抵挡,纷纷跳水逃生。
激战半日,暹罗水军五十余艘战船被击沉十余艘,俘虏五余艘,兵士死伤四千余人,余下的战船狼狈逃窜至岘港。鲁大鼋率领水师,大胜而归。
消息传到清化城,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