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工部(3 / 3)

心中不屑一句:“嘁,三韩野人,管他去死!”

离开冶铁所,公孙度飞速赶回住所去,一路上他都在心中惦念着对于工部的规划,在他看来,一切官僚机构,都必须要有计划,有目标,不然就容易变成碌碌无为的养老院。

“那么多的大匠汇聚,总要干出些大事才行啊!蒸汽机的科技树、轨道的修筑、金属加工机床的研制,对了,还有船只的研发,车船好像是南北朝发明的,距今也不远,可以上马了,另外...”

随着他口中言语,书房摊开的白纸上被他绘制了一幅幅科技树的线路图。

其中有许多的交叉,比如冶铁技术,就是许多工艺进步的先决条件。

又比如金属加工,其中的铣床,对于筒壁的精密加工,不仅仅是蒸汽机的前置技艺,也是火炮加工技艺成熟的标志。

忽地,公孙度眼睛一凝,他看到了另一个交叉点,化学。

后续的辽东发展中,无论是用于战争开矿的火药,还是用于手工业技艺进步的化学药品,都逃不开这一重要的学科。

看到这个词汇,公孙度就不由抬头望向了远处道观的方向,想起了那个让人头疼的牛鼻子,神神叨叨的狐刚子。

一想起上次那厮一脸神秘的给自己献仙丹的场景,公孙度就气不打一处来,紧接着便是担心,他花费了这么多的财货,不会养了个瘾君子吧?

“备马!我要去城北道观!”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担忧,他高声对室外的亲兵喊道。

城北道观,正门

当公孙度一行骑马赶到时,发现这里仍旧人流熙攘,前来诊治的民众渐少,可是在史子眇的感召下,道观显然成为了一处新的集市所在,观外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不同于大市里的批发贩卖,这里售卖的都是些襄平市民自己的手工业品,以及城外小老百姓自制的货品。

牵马步行的公孙度发现,也许是地点的特殊性,这里出现的货物还是以药材为主,辽东山林多,药材也多,各式各样的药材被人采来在此售卖。

东汉末年,正是中医集大成者涌现的年代,光是史书记载的成名者就有华佗、张仲景、董奉。

山野间的野路子医者也有不少,其中以道士为主,这些人有胆识,敢对人用药,有宗教托底的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冀州的张角、汉中的张修,都是以医术蛊惑民众,他们若是真如士人所说那般,烧符水、拜鬼神,靠身子苦熬,种种随缘疗法愚弄乡民,又怎能笼络如此多的百姓的?

道士既然能够作为农民起义时的基层骨干,就必然有其根基倚仗,这根基不在利便在义。

而以公孙度对民间百姓的探访,百姓对于道士的观感普遍良好,道士虽然不像那些沙门和尚讲往生极乐,反而只修今生,说些玄之又玄的大道理。百姓碍于文化有限,听不大懂,可是道士的存在,对于小民是实实在在有好处的。

其中,道士傍身的医术,就弥补了民间基层的医疗市场空白,小民往往无力偿还医资,道士也不会强行索要,亦或者学沙门放贷取利,而是让小民做些好事罢了,在这个视恩义重于生命的年代,道士释放的善意,被大量的底层小民所接纳,并随时准备着以命报之。

阳仪就曾对公孙度示好道士的做法表示疑虑,毕竟黄巾之乱车鉴在前,可公孙度完全不在意,在他看来,农民起义,从来都不是朝廷所宣扬的道士蛊惑小民所致,而是小民实在活不下去,不愿做那安安饿殍,只能效仿奋臂螳螂的无奈之举罢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农民将军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