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把天香楼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
总结下来无非就是创新和宣传的问题。
天香的菜品其实很不错,宁西这两天还特意让人乔装去别的地方买了菜品来试,无论是口味还是用料远不如天香楼。
但是问题也就是出现在菜品上。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在好看的美人,天天看也会审美疲劳。天香楼的招牌菜,近十年来没有新增没有改名没有创新。至于别的菜,就更不要指望他们能更新玩花样了。
就是这样,天香楼都还有人来吃,不得不说是真的靠味道圈的死忠粉了。
其次就是天香楼不搞活动,没有噱头。
宁西先是直接把天香楼经典的招牌菜撤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保留但是换名字,主打的就是匠心打磨,经典限时返场。
是的,限时返场。天香楼原本的招牌经典每一种宁西都不打算撤掉,但是却采用分批分时间轮流返场的方法。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你十年来随时都能吃到的东西,突然吃不到了,再想起的时候那就全是它的好了。
再有就是新菜品。
天香楼的大厨们个个手艺不凡,就是缺少了一些激.情和动力。一个酒楼,愣是被他们经营出了文人的清高。这肯定不行啊!
宁西回忆了一下高考前百日誓师的时候,领导还有老师们的话术,以及高中三年喝到的心灵鸡汤。直接把一众厨师们讲得热泪盈眶,然后疯狂研究新菜品。
最后就是宁西的重头戏——火锅。
北方最冷的时候就要来了,酸辣粉麻辣烫那些之前已经在他们摊上出了名了,再拿到这样的酒楼里来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是直接上火锅吧。
宁西认真回忆了之前吃过的所有火锅,最后选择了最原始最经典最复古的款式。秦管家拿着她的图找了好几家铺子才有人做出来。
宁西只是提供了辣酱和大概方向,刚被宁西打完鸡血的厨师们就以及炒出了宁西需要的火锅底料。虽然调味料远不如现代世界丰富,但是食材的0污染纯天然,让出来的味道比现代更绝。
他们一共研究出了四种口味的火锅,但是暂时只上了两种。火锅宁西也只做了10个,用宁西的话说就是要给以后留余地,饥饿营销。
因为辣酱的原因,他们还新出了不少酸辣口味的菜式。
考虑到明年的战乱,为了节约成本。酒楼的装潢基本没动,只是把原来素雅的绸布换成了大红色的。并且在酒楼二楼的露台挂了许多木牌子,旁边放了一个小书桌,桌上是笔和墨。大家可以自行作诗做文章挂在上面展示。
正好院试在即,这也算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举动了。
到这里基本就差不多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吃货,宁西不缺乏更多的想法。但是还是要看大家的接受度和反应。
就目前来说,火锅就是最吸引眼球的方式。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广而告之的契机了。正好,作为秦家唯一的孙子,徐正阳被认回秦家一个多月。秦家为他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十分合理。既然是秦家的宴会,请天香楼的班子再合适不过。
试菜是在秦府的后院的水榭。宁西上的直接就是秦家宴请的菜式,也是之之后天香楼的每日限定的尊贵套餐。
一大桌,长长的桌子。中间是火锅,旁边有一个架子,上面放满了烫火锅的菜。然后还有天香楼宁西留下但是改了名的3个招牌菜,3个厨师新研发的当地风味的菜,3个酸辣口味的菜。
还有天香楼的秘制烤鸭和烤乳鸽,是之前就有的菜品,但是宁西提供了北京烤鸭的吃法以及灵魂蘸料。最后是一道汤。
算下来加上火锅刚好是十三道菜,宁西说这叫连年有余。十三道菜在大户人家其实算不上什么,但是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就是,火锅其实就是无数道菜了。
还有苏家小摊的酸辣粉,宁西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王炸,加上徐正阳实在太爱了。做给他一个人吃也是吃,还不如用上挣钱。
为了区别,宁西特意把天香楼的粉做得粗了一些来烫火锅,火锅粉、美其名曰岁岁年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兼顾了人间烟火和文艺情怀。宁西和厨师们在秦府里忙忙碌碌,徐夫人帮不上什么忙。但她不能放过在姐妹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索性仿着天香楼在秦府后院的水榭四周挂上了红色的红绸。
晚宴是秦家一家人,宁西,还有苏行。
考虑到秦夫人和秦老爷的年纪和口味,主桌上的是滋补鸡汤底的过火,蘸料也调的不辣的。但是考虑到是试菜,所以旁边的小桌上还放了别的口味的火锅。
秦老爷携秦夫人刚刚走到回廊,就闻到了水榭传来的香味。等入了席,看见这满满的一桌,尤其是中间的火锅,里面烧得红红的炭,周围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汤底,看得秦老爷震撼不已。
秦老爷让大家一起入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