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是南阳镇第一大户人家,天香楼作为秦家名下的产业,装潢和厨师自然是最上乘的,但是却被醉香楼后来居上。
秦老爷说不上多难受,但意难平还是有的。
秦府的人第二次找宁西的时候,态度上面宁西就感受到了差别,明显真诚许多。宁西由此猜测,这次秦家的事情,应该要严肃许多。
果然,这次秦家的人直接要她的配方,让她开个价。
“这位客人,上次您来的时候我就说了这是我家祖传的秘方,传女不传男的,绝无可能告诉外人。”宁西一本正经地编,这辣椒酱暂时可是她的立命之本,还不到卖的时候。
这会儿卖了,她自己的摊生意起码少一半,机遇也少了。
苏家的小吃摊名气已经打出去了,新的辣椒酱研究出来之后,宁西还更新了新的菜品——炸串+琅琊土豆。
在油锅里炸好的各种菜,在刷上辣椒,味道简直绝了。南阳镇上的人们,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吃法。
除了宁西的炸串,他们之前唯一在街上看到的油炸类零嘴就是糖油果子和油条了,这油炸的蔬菜,尤其那个琅琊土豆,真是名字和味道一样的独特又好吃。
因为新出的菜品,宁西的小摊更加忙了。不少人慕名而来,倒是有不少人学着自己在家做,可惜菜和油都有,就是没有辣椒酱。
于是宁西的秘制酱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镇上的一些酒楼。所以对于秦府提的事情,她完全不激动,更没有立刻答应。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别的酒楼的人也该来找她了。
果然,很快醉香楼和妙味坊的人也来了,宁西也用的同样的说法回复他们。
晚些时候一家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苏润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宁西:“小西,你这个是不是就是等他们求贤若渴啊?”
宁西想了想:“应该是看他们谁能金石为开吧?求贤若渴还能这么用吗?”她看想苏行,一脸疑惑,苏润也看向苏行。
苏行:........
苏润就算了,没上过学接触得上,但是宁西的语文水平,还是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他觉得宁西的语文偏科,只是相对她变态的数学和理综而言。再加上没有兴趣,不在意,所以每次语文总在及格线徘徊。但是,真相似乎和他想的有些偏差,宁西那不能见人的语文成绩,应该是她无限努力认真的结果。
赵老师真难!苏行想。
“他们开出的条件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偏向?”苏行问,至于之前成语的事情,他没听见,他不知道,他不想回答。
宁西:“都让我开条件!都不认识我能偏向谁啊!”
“这样,那我把我知道的情况给你说一下,你做个参考。”
“首先是醉香楼,据说醉香楼背后的老板乃是宫里出来的人。所以醉香楼的菜式新颖时常更新,另外在天香楼吃饭,形式大于美食。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满足了很多人的虚荣,所以醉香楼有钱人家去得最多。”
“妙味坊的话,最独特的地方大概就是神秘感了。据说妙味坊不对外开放,只接受符合她要求的人。并且还要提前预定,菜色如何很少听人说起,不过去过的客人都称其销魂难忘。”
宁西:.......
她想她大概明白了,这可能不是什么正经的吃饭地方。随即又忍不住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境界确实不一样,这样的色qg交易,愣是整出了神秘美好又高端的感觉。
“最后就是天香楼了,秦家的产业,早些年很是辉煌,这些年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若非秦家家大业大,只怕天香楼早没了。”苏行最后道。
宁西还在思考苏行的话,但是苏润一脸惊奇又崇拜地看着苏行:“书院的夫子真好,什么都教。二郎也很厉害,学什么都快!”
苏行:.......
这样的夸赞,要是被书院的夫子们知道,只怕是苏行要被批评教育一整天。这可不能是夫子们教的,书院有规定私下不能谈论这些的无关学习的东西。
这些可都是他找系统查的资料,简直精确得不能再精确了。
“你说的那些,综合理解下来就是,醉香楼的重心在形式体验,妙味坊之妙不在菜,天香楼没有发展前景。三者非要比较的话,醉香楼略胜一筹?”宁西的小脑袋艰难的转完。
苏行点点头:“就以上来说是这样,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些消息。时局不稳,城里许多大户人家都已经在准备搬迁的事情了。家中没有学子的,过完年就会搬走了。有学子的,院试结束也会走。”
“天香楼背后的秦家,乃是南阳第一大户,底蕴深厚。产业不止南阳,安阳县城中也有铺面和府邸,据说京城中也有亲戚。就这点来说,醉香楼和妙味坊是比不上的”
“另外,听说秦老爷子为人重情重义,最是信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