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还挺疼媳妇儿(1 / 2)

苏父刚走没多久,一位妇人端了碗热汤上来:“来、先喝口面汤暖暖。今儿出来冷到了吧。”

宁西想了下,这应该是那位老张叔的夫人。

“谢谢婶子。”宁西喝了头汤,确实名不虚传,连面汤都这么鲜香美味。

“嗨、谢什么。你呀、也不是第一次喝婶子的面汤了,当年你阿爹刚买下你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气,他连忙抱着你来我们这里让老张给你煮碗面。”

“那时候我们都担心,回去你阿娘要和他吵一架。没想到你阿娘也是个顶顶善良的人,第二天就来镇上买了两匹布说是给你做衣裳。”

“我呀、是再没见过他们两口子这样好的人了。”

宁西认同地点点头。苏父苏母确实是很好的人,一个童养媳当亲生女儿养,明明家庭条件并不宽松,对宁西确实宠得不行。

“对了,西西你今年多大了?你们什么时候成婚啊?”

宁西:“!!!”

完了,阿姨们最爱的话题来了。这天不能继续聊了,必须转移话题。

“婶婶,是因为高丽的影响吗?今日怎么看起来没什么人啊?”她把生意不好说得相对委婉了一些。

“嗨、影响可大了。”对方显然对宁西发起的话题很感兴趣:“不过对我们这样街头摆摊的没什么影响,感觉生意还更好了些。”

“那、”宁西指了指周围,他们这面摊上现在可就自己一个客人。

“这会儿啊正是我们休息的时候,早晨书院上学的时候生意是最好的,然后就是那些府上出来采买的那一拨。这会儿,时间不上不下的正是我们休息的时候。”妇人解释道,又怕宁西不信她补充道:“不信啊你等会儿来看,我们面摊的生意可是最好的。”

原来是这样。

随即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婶婶,这么冷的天。龙须面怎么不做辣味的啊,吃了发发汗,一身多暖和啊。”

“哎呦,那成本可一下就高了。我们这样的小摊,卖不了高价、利润也薄,成本再高上去,还有什么赚头。再说,你老张叔家祖传的手艺和配方,一直都做的这个味儿”

是了,他们这个朝代,现在还没有辣椒呢。

“对了婶子,我阿爹叫的两碗面多少钱啊?”说着她拿出鼓鼓囊囊的荷包。

那妇人本来想说不收钱的,看见她的荷包又忍不住想逗她:“咦,还攒私房钱啊?”

宁西:“不是,是二郎给我的。”

“哦、是二郎的私房钱啊。啧、看不出来还挺疼媳妇儿。”

宁西:“.....不是”她到底再说什么,什么媳妇儿?谁是谁媳妇儿?离谱!

“嗯我知道,现在还不是。也快了,等二郎明年院试结束就是了。”

宁西:“.......”

果然,阿姨们钟爱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没一会儿苏父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现买的点心,类似于油果子的那种。金黄金黄色的圆球,炸得外酥里嫩。外面裹着一层芝麻和花生碎白糖。

口感相当不错。

但是,就是没有她心心念念的辣味。

宁西最开始想的就是做吃的,成本低资金回流快。并且她有超前的美食眼界,以及高一高二暑假摆摊卖网红冰粉的实战经验,做起来应该很得心应手。

至于做什么吃的,就更简单了。北方的人普遍重口,再加上天气寒冷,自然是辣味的东西吃起来最有感觉。比如最开始,巴蜀号夫们吃的火锅。

但是,这个地方没有辣椒!有辣味的调料还很贵。

之前在集市上逛的时候,宁西就一直在注意街上的小吃摊,以及观察吃东西的人。看得出来,大多数人在街边吃东西主要还是天气太冷而来想要暖暖胃。

一直到傍晚在书院门口等苏行的时候,宁西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相当可信。

除了中午一些做工的人在外面小摊上随便吃点,下午天色渐晚的时候吃小摊的人又多了起来,一些在镇上干活的人。

还有就是书院的学生,哪怕知道家里准备了吃的,也是乌泱泱的一群人先去吃点东西。

除了家庭顶顶好的,大多数还是就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什么。

也是这会儿宁西才知道,苏行给他的钱,应该就是在这块儿省出来的,因为徐正阳那个大嘴巴说苏行下学从不去买吃的。

天气这么冷,他还要饿着走回家,省下来的钱都给了自己,自己之前还酸他有件披风。真是太不应该了,宁西深刻检讨自己。

回去依旧是坐苏父的牛车,黄牛慢悠悠地走着。天色渐晚k,路上到处都是炊烟寥寥,宁西和苏行一人手上捧着一大块热乎乎的发糕。

在书院门口徐正阳说苏行平日都下午下学都不吃东西的时候,苏父看起来没有什么表情。却在快到城门口停了一下,去旁边的小巷子里买

最新小说: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从宠物店开始 绝对权力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潮湿咬痕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