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进。”
曲元明推门而入。
“什么事?”
“李书记,关于刘勇失踪案,有新线索了。”
“说。”
她言简意赅。
“周鹏的个人情况,存在巨大的疑点。”
“周鹏,今年51岁,对外身份只是一个挂靠多家建筑公司的普通工头。但是,他近五年的个人银行流水,总额高达280万。”
李如玉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280万。
这个人绝不普通。
“继续。”
“更重要的是。”
曲元明继续。
“两年前,他用他妻子的名义,在江岸景苑全款购置了一套价值120万的房产。他的儿子周浩,在市一中国际班就读,每年的开销在30万左右。”
“一个工头,撑不起这样的开销。”
“所以,那五万块的封口费,从他手里拿出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他真正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怕刘家人继续闹下去,把他背后的人牵扯出来。”
李如玉开口。
“元明。”
“你觉得,这笔钱,是从哪儿来的?”
“九年前的城西商业广场项目。”
曲元明毫不犹豫地回答。
“周鹏是那个项目的工头之一,也是刘勇失踪前最后接触的人。刘勇的死,大概率和这个项目有关。周鹏的这笔巨额财产,来源也必然指向这个项目。”
“很好。”
李如玉的嘴角,向上牵动了一下。
“一个工头,就算在项目里捞油水,五年捞280万,还是太夸张了。”
“他只是负责在前面捞钱,再把钱转交给幕后之人的工具。”
“他自己能留下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即便是一小部分,也足以让他过上远超自己阶层的生活。”
周鹏是一条鱼,但只是一条小鱼。
“李书记,您的意思是……”
“现在我们掌握了周鹏的财务异常,但这还不够。这只能证明他有钱,来源不明。要想彻底撬开这个案子,我们还差一个关键的饵,刘勇本人。”
刘勇,一个失踪了九年的人。
“一个活着的刘勇,是人证。一个死去的刘勇,他的尸骨,就是物证。元明,你想办法找到刘勇的下落,无论他是生是死,我们都需要确凿的证据。”
“我明白。”
曲元明重重点头。
离开县委书记办公室。
九年前的旧案,卷宗早已尘封,线索断绝。
从哪里下手?
曲元明去了县档案馆。
整整一个下午,终于,他在一份分包合同的末尾。
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手写劳务人员登记表。
周鹏的名字赫然在列,职位是瓦工班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