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耀阳狼狈离去,工地上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
“江记者,太感谢你了!”
“要不是你,许书记说不定今天真被免职了!”
“就是,要是许书记被免职,谁来带领我们修路啊?俺们村还有啥盼头?”
“赵耀阳这官老爷,屁事不干,就会给咱们使绊子……”
“……”
村民们围着江语深,七嘴八舌地说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压在他们心头的大石头被搬开,干劲比之前更加高涨。
铁锹挥舞,号子响亮,整个李解元村修路现场,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
许怀瑾走到江语深身边,望着重新恢复干劲的乡亲们,长长舒了口气,眼中满是感激,“语深,今天多亏了你!”
江语深微微一笑,顺手将散落额前的一缕短发拢到耳后,露出清丽的面庞,低声道:“你我之间,还那么客气干嘛?”
“再说了,身为记者,揭露这种不担当、乱作为的现象,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热火朝天的工地,“怀瑾,你们继续干着,我这就去多采访几位乡亲,再去村委搜集些资料,争取今晚的报道就能播出来!”
当天晚上,河阳市电视台黄金时段的《民生关注》栏目,准时播出了江语深采编的专题报道——《李解元村的“路”在何方?村民自力更生,为何频频遭遇“拦路虎”?》。
报道用详实的资料、生动的图像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李解元村村民在上级支持无望的情况下,如何自力更生、集资投劳修路的感人事迹,高度赞扬了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隐晦地指出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惰政”现象。
画面中对比强烈:一边是泥泞不堪、坑洼遍布,困扰了村民十几年的泥泞破败的乡村公路特写,孩子们深一脚浅一脚蹚着泥水上学,满载菌菇的三轮车艰难挣扎其中,随时可能陷胎;
另一边,则是以许怀瑾为核心的村民们,自发集资、挥汗如雨,用最原始的工具却爆发出最磅礴力量修路的生动场景。
镜头特别给到了村委公告栏上清晰公示的每一笔捐款、每一项开支,以及许怀瑾个人垫付五万元的收据特写。
节目一经播出,迅速引发了强烈反响。
河阳市本地的网络空间彻底沸腾,论坛、微信群、朋友圈几乎被这条新闻刷屏。
市民们纷纷为李解元村的村民点赞,留言支持,对赵耀阳等人的官僚做派表示谴责。
“那条破路我去年开车走过一次,车盘底都蹭坏了!早该修了!”
“太气人了!老百姓自己修路,反倒有罪了?”
“这个赵镇长是干什么吃的?不解决问题,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许怀瑾这样的干部才叫为人民服务!必须支持!”
“光是青山镇的问题?我看清源县上头也得查查!给个大伙儿一个说法!”
“……”
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民意汹涌,几乎全都站在了许怀瑾和李解元村村民这一边。
甚至有人将李解元村修路和红旗渠工程相提并论,称许怀瑾是新时代的愚公!
……
清源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宣传部长马玉明手里的烟就没断过,眉头拧成了疙瘩,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汹涌的舆情。
一夜之间,关于李解元村的新闻如同野火般在网上蔓延开来,舆论再次聚焦在那个带着村民自力更生修路的村官许怀瑾身上!
“哎,头疼啊!每次都是火烧眉毛了才被发现!”马玉明狠狠地将烟头摁灭在堆满烟蒂的烟灰缸里,“还有这个许怀瑾,怎么就这么能惹事!”
更让他恼火的是青山镇和县里那些部门——一条路烂了十几年无人问津,典型的尸位素餐!
现在好了,被村民自己动手打了脸,连带着整个县都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市电视台也是,河阳市那么大,新闻那么多不去报道,怎么就偏偏盯着李解元村那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不到一年的时间,居然给了许怀瑾两次专题报道!
这次又是几乎是把青山镇,甚至把县里的脸放在火上烤!
将手里的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马玉明拿起舆情简报,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向县长办公室。
老县委书记周怀安上个月刚刚荣升为副市长,新的一把手市里还没配备,暂时由县长王卫东主持工作。
这烫手的山芋,得扔给王卫东处理!
王卫东正好在办公室,马玉明敲门进去,简单地汇报了情况,“王县长,你看了市台昨晚的《民生关注》节目了吗?”
“现在舆论对我们非常不利,主要焦点就是青山镇副镇长赵耀阳阻挠村民自发修路,态度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