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齐上阵,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干劲冲天!
接下来几天,网店订单雪片似的飞来。
包装厂的货车天天过来送货,县电商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干脆常驻这里,指导社员们打单、查物流。
省农科院的杨教授也带着团队来了,现场给蘑菇做检测,还拍了视频发在官微上,配文“李解元村菌菇:绿色认证,品质标杆”!
这无疑又是一剂强心针,订单量再创新高,甚至开始有外省市的大型餐饮连锁联系合作社,要求签订长期稳定供货协议。
合作社的规模急速扩张,许怀瑾果断在附近租下两亩地建设新的大棚,并吸收十几户贫困户入社。
自从许怀瑾火了之后,不断有记者前来村里采访。
周翠芬一边麻利地往泡沫箱里放着冰袋,一边跟记者唠嗑,“以前俺家就指望着几亩薄田种粮食,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跟着怀瑾书记种蘑菇,一个月稳稳三千多块,娃的学费、生活费再也不用发愁了!”
赵老憨也凑了过来,“记者同志你看!这是俺这个月分红加工资,够给俺家老婆子买台全自动洗衣机了!”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几天后,省级报刊《山河日报》竟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名为《产业兴农:“蹭饭村官”许怀瑾的逆袭振兴路!》的长篇通讯!
文章详实报道了李解元村菌菇合作社,如何凭借电商和新媒体逆风翻盘的历程,高度赞扬了许怀瑾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省报的权威报道像一枚深水炸弹,将“李解元村菌菇”和“蹭饭书记”许怀瑾的声望推向了巅峰。
市县领导的表扬和考察接踵而至,甚至有意将李解元村列为全市电商扶贫重点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