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不知道应该怎么接。
只是大姨姐能如此直接的说出这样的话,让他很感动。
自古以来都是所谓的“凤求凰”,在男女婚恋这种事上,不管哪一方从来都希望对方主动。
己方摆摆谱,端端架子,也不全是为了多要点彩礼,还有一个面子问题。
他没想到自己都跟沈青琳分手好几年了,大姨姐居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那份热情。
最可贵的她丝毫没有一点矫情,更无所谓谁求谁,很明显,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想促成陈志和自己妹妹的亲事。
见他不说话,沈黛琳叹口气:“其实,我这个人特别相信缘分。
缘分天注定!
当初你和青琳走不到一起,你和她各有自己的坚持,我只能理解一部分。
都什么社会了,还会出现明明相爱的两个人走不到一起的情况?
难道就是因为没缘分?
毕竟当初你和青琳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穷二白,光是家庭情况不行这一点,就限制了绝大多数的发展空间。
现在你家庭情况好了,不知道对你来说有没有到了后顾无忧的程度?
我们家青琳的事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你俩要是在一起的话,应该不会因为钱的问题束缚住手脚了吧?”
说到这里沈黛琳又笑了:“我口口声声老说钱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太物质了?
别介意哈。
你可以把我的意思理解为,咱们两家都是农村的,而你和青琳现在都发展得不错,算是门当户对。
如果你没理解到这一层就是你想歪了,哈哈……”
没错,沈黛琳就是口口声声谈钱,谈物质条件的问题,可是为什么谈钱反而让陈志心里一阵温暖呢?
当初自己和沈青琳分手,这位大姨姐曾经为两人努力奔走过,试图在俩人的客观矛盾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后来俩人最终分手,最感觉遗憾的应该就是这位“大姨姐”了。
她对俩人的亲事如此上心,除了是这对妹妹的关爱,对妹妹的终身大事表现出的责任心,还有就是她确实看好陈志。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陈志这几年一旦回想起沈黛琳,就有一种对她知遇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
其实陈志很清楚,她越是把物质条件挂在嘴边,反而越显得她们一家人并不真的只看重这些。
不是说她们家不食人间烟火,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是认为在婚姻当中,还有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东西。
尤其是这位大姨姐,她更在意的,显然是陈志和沈青琳两个人之间真实的感情。
在她看来,只要真心相爱,物质条件是第二位的,年轻人婚前家境不好,完全可以靠双手奋斗出来——莫欺少年穷,正是这个道理。
要论物质的话,就凭沈青琳倾国倾城的相貌,加上她在京城已经步入上层圈子,追她的非富即贵的二代们能排成一个连。
可沈青琳的性格,从来就看不起二代。
大概在这位大姨姐的心目中,她更是反感京城那些二代成为自己的妹夫,感觉跟那些人不是一个物种。
陈志完全能感觉得到,大姨姐还是认为咱们这类人更接地气,更有“人味儿”,相处起来踏实,舒服!
可以说,这位曾经的大姨姐说话稳重,三观端正,陈志感觉和她交谈起来舒服极了。
这种舒适感,让陈志不自觉地在心里拿她和沈芷瑶的家人作比较,顿时感到了强烈的反差。
他不禁暗自感慨:人和人之间,三观和品性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尤其是想到瑶瑶那个不争气的弟弟沈浩然,和眼前这位曾经的大姨姐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家庭关系对婚姻的影响,此刻让陈志内心感慨万千,既有感觉到了眼前这位“前大姨姐”的温暖,又有越发感觉到了瑶瑶的可怜。
还是那句话,摊上三观不正的家人,也是命不好啊!
一会儿,沈青琳敲门进来了,一看陈志在座,不由得惊讶的说:“你小子怎么在这儿?”
沈黛琳笑容里带着得意:“怎么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有些意外,吃惊,但喜从何来?”沈青琳说着顾自去了饮水机旁,看得出她想喝水。
陈志想站起来给她倒水,可又想到在沈黛琳的办公室里,自己才是真正的客人。
他就没动。
只是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她今天穿了件杏色的衬衫,挽着袖子,露出白得晃眼的胳膊,质。
长发松松挽在脑后,几缕碎发贴在脸边,衬得那张俏脸越发精致。
沈青琳抽出一个一次性杯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先喝了一大半。
看得出她真的渴了。
沈黛琳说:“我俩正在聊关于婚姻的话题,婚姻大事,这还不喜吗?”
沈青琳看向陈志,微微挑眉:“你又要结婚了?”
陈志还没说话,沈黛琳先说道:“陈志还没对象呢,跟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