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680章 骄兵轻进趋安州,方阵铁网布杀机

第680章 骄兵轻进趋安州,方阵铁网布杀机(2 / 2)

御敌,中间空地可安置指挥层、伤员和预备队。

两至四排士兵组成的“人墙”,前排跪姿架刺刀、后排站立射击,再配合齐射的硝烟与声响,能从物理与心理上双重震慑战马,即便最精锐的骑兵也难突破这道“刺刀+火器”的防线。

而它之所以能提前一个多世纪出现在1627年的安州平原,当然离不开燧发枪在永明镇的普及和李国助这个穿越者的贡献。

铁山大捷之后,李国助为了确保永明军在野战中战胜建奴,在给袁可立的报捷信中附上了空心方阵的阵图。

袁可立本是明末军事天才,林福又因永明镇燧发枪普及,对线列战术的理解远超同时期西方军事家,二人一见阵图便洞悉其克制骑兵的核心逻辑。

在妙香山蛰伏等待阿敏撤军的一个月里,他们已将这一阵法操练精熟,让士兵们能在瞬息间完成队形转换、保持阵列稳固。

至于阵前那一行铁丝网,看似有些画蛇添足,却是李国助为尽可能减少伤亡建议袁可立布置的。

铁丝网本来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但其实明代就已经具备了批量生产铁丝的能力。

只是那时的铁丝是被用于批量制造锁子甲,从来没人想过用它制作反骑兵的铁丝网。

明代之所以能批量制造铁丝,是因为掌握了四孔拉丝机技术。

明朝的四孔拉丝机,是古代金属冷加工的智慧结晶。

这种机械通过串联式的四孔多级模具系统,将粗铁条逐步拉制成细铁丝。

四个孔径递减的金属模呈直线排列,铁条在人力、畜力甚至水力驱动的牵引系统作用下,依次穿模完成逐级减径,每孔可减少30%-50%的截面积,配合退火处理消除加工硬化,最终能拉出直径0.5mm以下的极细铁丝。

这项技术在明代已发展成熟,比欧洲同类应用早约100年,主要用于锁子甲的大规模生产,使锁子甲成本降低50%,装备普及率大幅提高,明军备甲率达93%。

中国四孔拉丝机在16世纪已实现铁丝的规模化生产,而欧洲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仍以单孔手工操作为主。

如今永明镇改进四孔拉丝机,增加孔位到8个,还将其与蒸汽动力、焦煤炼铁、搅炼法相结合,制造出了品质接近现代的铁丝,用于制作铁丝网,能在骑兵冲锋路径上形成致命阻碍,为前装时代的步兵和炮兵争取宝贵时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农民将军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如何拯救德意志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