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的事情搞定了,紫宝儿在众人眼巴巴的目光中,淡定地收回那张稿纸。
她隐晦地看了侯家俩兄弟一眼。
侯雯涛一脸沉思,大宅院的布局图他也看到了。
侯雯海依旧是没心没肺地嘻哈着。
他们家明天再休整收拾一天,后天启程返回北元镇。
下午,李清莹带着李嬷嬷上门拜访。
同样,顾辞和李清莹谈了半个时辰左右,再出来时,李清莹的眼圈虽然红了,但是脸上却是笑意盈盈。
紫家多待的一天时间,就是为李家准备的。
一天的时间,足够他们收拾行装。
李清莹和顾辞谈了之后,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母子三人,再加上李嬷嬷、元宝和元宵六个人七辆马车。
一车人,一车行李,五车嫁妆。
拉嫁妆的五辆马车是李嬷嬷租来的。
临行的头一天晚上,紫家做了丰盛的晚餐,光是大食盒,就给县衙送了六个。
紫大郎一个人肯定是拿不了的,紫五郎和杨铁宝几个就一起结伴,每人都不空手。
或食盒,或汤灌,或点心包,一个挨一个送到县衙。
凌三初看到一溜儿的青年、少年,排排站在他的面前,愣住了。
恨不得多长一只手出来,只能吆喝着其他的衙役,一一接过食盒。
“凌侍卫,”
紫大郎恭敬说道,“请转告县令大人,我们明日就要启程回梧桐村。”
“哦。”
凌三点点头,原来如此。
他就说嘛,怎么这般多!
杨铁宝接下话题:“今天晚餐尤其丰盛。”
凌三挑眉。
不解!
“宝儿妹妹说了,”
王楚歌无缝衔接上,“今日是最后一顿晚餐!”
可不得要丰盛些。
凌三听得嘴角抽搐,还是笑呵呵地说道:“知道了,我会转告县令大人。”
说是这么说,凌三心里头直乐,说不得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再见面的。
几人送完也没耽误,即刻打道回府,他们肚子早饿了,得赶紧回家吃饭呢。
紫家饭厅,餐桌上已经摆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紫家和阮家,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
餐桌上,少了往日的热闹,多了几分别离的愁绪。
不过,这愁绪主要是阮家人,紫家人心中都是兴奋的。
他们出来太久,想家得很。
“大山兄,顾嫂子,”
阮茗谦喝了点小酒,带着醉意揽过紫大山的肩膀,“我家阿灏就拜托你们。”
宁婧也是一脸期盼地看着顾辞,欲言又止。
顾辞冲她笑得温柔:“放心吧,阿灏在我这儿,就跟自个儿家一样!”
“姨姨,”
紫宝儿也拍着小胸脯保证,“放心,宝儿会监督小哥哥好好学习哒。”
“不让他偷懒!”
宁婧一把抱过紫宝儿,“吧唧”
一声,亲了她一口,笑眯了眼:“姨姨相信宝儿。”
她可是听自家儿子说了,这次县试最后的那一道策论题和一道诗歌题目,都让这个小丫头完美预测。
要不然,几个人也不会考出那般耀眼的成绩。
阮家人吃饱喝足准备离开之时,紫大山给阮茗谦使了个眼色。
阮茗谦会意,落后一步。
紫大山从怀中掏出一个破葫芦,塞到他手中,在他耳边轻声嘀咕:“京都险恶,这里面的东西,一滴即可救命。”
“慎用!”
阮茗谦感动得说不出话,大手可劲儿地拍打着紫大山的肩膀。
紫大山嫌弃地避开了身子。
“大山兄的大恩大德,兄弟没齿难忘。”
“行了,行了,”
紫大山也象征性地拍了他两下,“厨房里给你们留了些吃食,记得走的时候带上。”
一时之间,两个快要年过半百的大男人,执手相看泪眼。
以紫宝儿为,一排排小脑袋偷偷藏在墙角处,怎么看怎么辣眼睛。
“五郎哥,”
阮泽灏半捂着眼睛说道,“你看我阿爹和你阿爹,像不像那啥?”
“那啥?”
紫五郎没反应过来,小声问道。
紫大山和阮茗谦早就听到身后的曲曲声,一开始没理睬,眼见着越曲曲越不上线儿,齐齐回头。
就看到墙角处趴着一排脑袋。
俩人无奈对视一眼,挥挥手,相背而行,各回各家。
紫大山没好气地说道:“明儿个得早起,你们不赶紧洗涑睡觉,趴在这里干什么?”
紫大山说完,弯下腰身,抱起紫宝儿,回了屋。
皮小子们也跟在后面,各回各自院落,洗洗睡觉。
顾辞和杨盼盼还在厨房里忙叨,准备路上吃的干粮。
杨盼盼蒸了一大锅的馒头和大肉包子,给紫宝儿烙了葱油饼,还拌了好几种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