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第94章 091父女姐弟与长安学堂(4K,求订阅

第94章 091父女姐弟与长安学堂(4K,求订阅(1 / 3)

第94章 091父女姐弟与长安学堂(4k,求订阅)

刘裕让刘义真去建康,并非突发奇想。

刘义真在关中的表现,已经证明他在军事上没有问题,但他作为宋国世子,将来不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军头,必须军事、治国两手抓。

现在让刘义真入朝辅政,主要也是为了锻炼他在治国方面的才能,同时也正可借此树立刘义真在朝堂上的威望。

就算闹出什么大的纰漏,刘裕还在,也能够出面替他收拾残局,为他保驾护航。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刘义真表现出的政治眼光,刘裕可以放心让他去建康。

刘义真起初是有些惊愕的,但转念一想,距离刘裕称帝还有两年,久居彭城,在刘裕的羽翼之下,也确实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刘义隆说储副不宜外任,这句话是有道理,但入朝辅政绝不能算外任。

“孩儿谨遵父命。”刘义真拱手应道。

刘义隆见状,连忙请求:“父亲,孩儿愿随阿兄入建康。”

如果刘义真走了,彭城也就没什么值得刘义隆留念的了,倒不如跟着二哥一起走。

刘义真闻言,欣慰不已,自己去了建康,还真不放心兄弟们留在彭城:“父亲,不如让众兄弟随我去建康,孩儿当为他们聘请名师,悉心教导。”

刘裕一怔,他答应刘义真不会宠溺其余诸子,不代表他愿意把儿子们都送走,连面都见不着。

“就让车兵、车儿、车子随你去吧,其余兄弟年纪太小,暂且养在他们母亲身边。”

当然,刘裕此举主要还是为了留下刘义恭,什么年纪太小都只是借口,原时空时,刘义隆出镇荆州,刘裕就让他把年仅三岁的刘义季带在了身边,放心交由刘义隆教养。

可以说,刘裕对待刘义隆的态度非常矛盾,他欣赏刘义隆的聪慧与才能,但内心又非常憎恶这个儿子。

刘义真想了想,留下的诸子中,年纪最大的五弟刘义恭尚且只有五岁,就算留在彭城,也确实构不成威胁。

能把刘义符、刘义隆、刘义康带走即可,当然,主要是为了带走刘义符。

“孩儿领命。”刘义真拱手道。

刘义隆则喜道:“孩儿多谢父亲。”

刘裕点点头,看向刘义真:“回去好生准备,为父会表奏你为尚书令、中领军,等朝廷颁下恩旨,再走也不迟。”

领军将军执掌宫城禁卫,资历较浅者,称中领军。

“孩儿谨遵父命。”

刘义真的话音刚落,丁旿匆匆入内通禀,原来是刘兴弟带了儿子徐湛之、徐淳之回来娘家省亲。

“快!快传!”刘裕有些激动。

听说是嫡长女带着外孙来探望他,他当然高兴了。

刘兴弟牵着两个孩童进门,她比刘义真、刘义隆兄弟大了许多,时年三十六岁。

“女儿拜见父亲。”

“孙儿拜见外翁。”

“免礼,免礼。”刘裕笑呵呵道。

刘兴弟刚起身,刘义真、刘义隆便忙着行礼道:“小弟见过阿姊。”

刘义真虽然已经是世子了,但也不能在刘兴弟面前放肆。

原时空中,徐湛之牵扯到谋反案中,刘义隆大怒,下令处死徐湛之,刘兴弟于是往宫中找他哭闹,说:你们家本来就贫穷低贱,如今有了一顿饱饭就要杀我的儿子吗!

刘义隆即使当了快二十年的皇帝,也只能跟着大哭一场,赦免了徐湛之。

当然,这也就是刘义隆重视亲情,如果遇了李隆基,别说外甥,哪怕是亲儿子,他都能一天之内宰掉三个。

刘兴弟笑道:“二郎、三郎,无需多礼。”

年仅八岁的徐湛之带着弟弟乖巧地向两位舅舅行礼,而后便被刘裕揽入怀中。

刘义真不让他亲近儿子,难道他还不能疼爱外孙吗。

两个外孙从小失去了父亲,惹人怜惜,又是隔辈亲,刘裕对他俩视如己出。

刘兴弟见到这一幕,倒是由衷地喜悦,但她今日回娘家,确实是有正经事。

“父亲,二郎如今成了世子,大郎也已经闭门多日,想必他也反省了,还请父亲撤了圈禁的命令。”

原来,刘裕只是限制了刘义符的自由,但并没有禁足刘义符的生母张夫人,今日一早,张夫人就往徐府向刘兴弟请托,求她代为说情。

刘兴弟人如其名,非常重视姐弟感情。

原时空中,刘义隆与刘义康生隙,刘义康被逐出了建康,刘兴弟担心刘义康被害了性命,逼着刘义隆以刘裕的初宁陵发誓,因初宁陵在蒋山(南京紫金山),又称蒋山之誓。

当然,刘义隆违背蒋山之誓,这真的不能怪他。

刘兴弟死后的第二年,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义康无辜卷入范晔谋反案,刘义隆没有借此

最新小说: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箱子里的战锤40K 缠娇鸾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