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656章 汉武帝的集权政策,刘邦为酷吏叫好,刘恒恍然大悟

第656章 汉武帝的集权政策,刘邦为酷吏叫好,刘恒恍然大悟(3 / 7)

关键人物,则是田蚡。

田蚡仗着有太后王娡这个亲姐姐,非常压制着刘彻。

田蚡说的话,推荐的人,刘彻很多时候是不同意的。

但只要刘彻不同意,田蚡就立刻去找太后王娡来施压。

如此再三,想要当官的人找刘彻这个皇帝,反而没有找田蚡这个丞相更好使了。

只要田蚡一开口,哪怕是两千石这种郡守级别的高官,也是分分钟就搞定。

田蚡至此越来越不把刘彻这个皇帝放在心里,有一次居然要求皇帝把考工室的土地划出一大半来给田蚡扩建宅子。

刘彻这一气非同小可,直接怒怼一番田蚡:

“你怎么不把考功室旁边的武库也一起拿走算了。”

田蚡死后,刘彻立刻大刀阔斧地对丞相的权力进行削弱。

他从贤良科以及公车上书中挑选出特别优秀的才能,将原先属于少府的机构“尚书台”提升为审阅公文、谋划政事、起草诏令的日常机构。

尚书台的侍中们,由此成为了实际上和皇帝真正商量国家大事的“群相”,只不过没有丞相之名。

一切文书、奏章、政令都必须要经过尚书台发出,丞相等三公九卿不再拥有审阅文书、批改奏章和拟定政令的权力,只负责执行尚书台发出的各种文书政令。

到了后期,刘彻又对侍中们不太放心,干脆再设立了中书台,以宦官为中书令,瓜分了一部分尚书台的权力,同时还负责监督尚书台。

这也开启了汉朝太监参与政治的先河。

无论是侍中还是太监,他们都属于出身非常低下的,和列侯组成的军功集团完全不是一码事。

列侯们有封地,有家臣,有门客,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势力,自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不会完全被刘彻掌控。

但出身低下的侍中和太监们不可能有列侯这样的势力,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紧紧抱住刘彻这个皇帝的大腿,刘彻说啥就是啥。

在这一次改革过后,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成为了刘彻的提线木偶,但刘彻依旧还不满足。

过了一段时间,刘彻打破“列侯方可为相”的西汉惯例,直接任命了没有任何爵位的儒家士子公孙弘作为丞相,然后才把公孙弘封为平津侯。

按照常理,刘彻大可以先把公孙弘封侯,再给公孙弘拜相。

刘彻特地先拜相再封侯,就是为了打破这个惯例,改变大贵族们对丞相位置的垄断。

由于公孙弘本人出身贫困,没有什么家族势力可言,自然只能选择紧紧抱住刘彻的大腿,唯命是从。

这样一来,丞相也就变得越发弱势。

但到这里,刘彻依旧还是不够满意。

再过一段时间,刘彻于泰山明堂接见诸侯王和列侯,接受诸侯国和各郡的“上计”(财政年度总结)。

丞相手里仅剩的最后一点财政权,至此也被刘彻无情剥夺。

从此以后,刘彻时代的丞相就沦为了纯纯的摆设,甚至到了有军国大事商量都不需要丞相在场的地步。

但丞相虽然没有权力了,依旧还是文武百官之首,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出来了——背锅!

刘彻统治期间,从田蚡过后的丞相,无一例外都帮刘彻背过黑锅。

天灾人祸,丞相背锅。

战事不利,丞相背锅。

收入不足,丞相背锅。

从公孙弘之后,给刘彻当丞相的基本不得善终。

李察获罪被杀,严青翟自杀,赵周下狱被杀,公孙贺被株连三族……

搞到后来,丞相这个职位成为死亡的代名词,竟然都没有人愿意去接任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刘彻完完全全给列侯组成的开国功臣集团送进了时代的棺材,并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占据西汉政坛近百年的功臣集团,彻底灰飞烟灭。

除掉功臣集团,让丞相变成摆设,并不意味着内政方面就万事大吉了。

刘彻还面对着两个麻烦,一个是地方豪强,一个是游侠。

地方豪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最高级的地方豪强就是诸侯王,下来是有封地的列侯,然后是某些盘踞当地的大家族。

汉景帝时期有七国之乱,到汉武帝的时候这些诸侯王也不老实。

就比如汉景帝的弟弟,一度被承诺会当皇太弟的梁王刘武,他的梁国位于中原富庶地带,府库之中的钱财甚至比朝廷国库还要多。

刘武又穷奢极欲,排场和皇帝刘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犹有过之。

每次刘武出行,那是“千乘万骑”,浩浩荡荡,绵延十几里。

刘武还招揽了许多野心勃勃的游侠豪杰,甚至悄悄在国内打造了数以万计的长弓、盔甲、武器。

当时许多人都怀疑刘武会成为第二个吴王刘濞,随时都

最新小说: 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说好全孬兵,咋成第一蓝军磨刀石了? 第一憨婿 少年铁血战神 大奸臣当道 逍遥赘婿王爷 穿成首辅家的炮灰下堂妻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蜀汉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