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玄镜台确认的情报告知徐庶后,这位素来沉稳的谋主也难掩脸上的凝重。
张合领军五万南下,无论其最终目标是否是汉中,这股力量都足以对我们构成致命威胁。
短暂的初步商议后,我们决定立刻召集核心人员,进行一次更深入的、专门针对张合的分析会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这位曹魏名将,任何轻视和疏忽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地点依旧选在太守府的密室,这里不仅安全,而且配备了最详细的沙盘和地图。
除了我和徐庶、貂蝉之外,我还特意通知了孙尚香。
她如今是我麾下最倚重的武将之一,统领着部分精锐部队和锦帆卫,
未来的汉中防御战,她必然要承担重要角色,
让她参与到对敌方主将的分析中来,既是尊重,也能集思广益。
当孙尚香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地走进密室时,徐庶和貂蝉已经就位。
密室中的气氛比上次更加严肃,无形的压力仿佛凝固在空气里。
“都坐吧。”
我示意众人落座,
“情况紧急,我们长话短说。
蝉儿,你先将玄镜台收集到的关于张合本人的详细情报,再仔细介绍一遍,务求详尽。”
“是,主公。”
貂蝉应声,走到沙盘旁,手中拿着一卷整理好的密报。
“张合,字儁乂,河间鄚人。
早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后归属冀州牧韩馥。
袁绍入主冀州后,转投袁绍,官至中郎将。
官渡之战期间,因受郭图谗言,且不满袁绍决策,与高览一同阵前投奔曹公,
被曹公誉为‘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拜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她顿了顿,继续道:
“此后,张合跟随曹公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北征乌桓,他有参与;
南下荆州,他亦随行;
赤壁之战后,随曹仁拒周瑜于江陵,也有他的身影。
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在关中、雍凉一带的战事。
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取杨秋,皆有功劳。
尤其是在对付西凉军时,他表现出的沉稳和韧性,深得曹公信任。”
“至于其用兵特点,”
貂蝉看向我,似乎在印证我之前的某些“直觉”,
“根据玄镜台收集分析的过往战例,以及我们安插在曹军内部人员的观察反馈,
张合用兵,可以用‘巧变’和‘识势’来概括。”
“巧变?”徐庶沉吟道,“是指他临阵机变的能力很强?”
“正是。”
貂蝉点头,
“张合并非墨守成规之人,他善于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部署和战术。
面对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地形,他总能找到相对有效的应对之法。
他不像夏侯渊将军那般奔袭神速、锐不可当,
但他的‘变’,往往体现在对战局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和及时应对上,让对手很难抓住他的破绽。”
“那‘识势’呢?”我问道。
“是指他对地理形势的判断和利用极为看重。”
貂蝉解释道,
“历次战役中,张合都非常注重占据有利地形,安营扎寨极其谨慎,极少将自己置于险地。
他似乎深谙‘兵者,地势为助’的道理。
因此,想要通过奇袭或者引诱他进入不利地形来击败他,难度极大。”
“性格方面呢?”我补充道,“一个将领的性格,往往会影响他的用兵风格。”
“谨慎,坚韧,但并非怯懦。”
貂蝉给出了精准的评价,
“他极少冒险,但一旦认定目标或者接到死命令,其执行力极强,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
同时,他颇受士卒爱戴,军纪也相对严明,这使得他麾下的部队往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韧性。”
听完貂蝉的介绍,密室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结合我脑海中那些模糊的历史碎片
——官渡的果决投诚、街亭的断敌粮道(虽然具体细节模糊,但“可靠”、“能打硬仗”的印象深刻)、
瓦口关的失利(这似乎是他为数不多的大败,对手是张飞?细节不清),
一个立体而强大的对手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元直,你怎么看?”我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眉头紧锁,手指在沙盘上缓缓移动,模拟着可能的进攻路线。
“主公,貂蝉大人所言极是。
综合来看,张合此人,智勇兼备,经验丰富,且极度沉稳。
他不是那种可以轻易用计谋诓骗的对手,也不是那种会因一时冲动而犯下致命错误的将领。”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分析道:
“若他真要攻打汉中,以他的性格和用兵特点,大概率会选择稳扎稳打。
首先,他会彻底巩固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