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里顿时热闹起来:车床转动的 “嗡嗡” 声,铁匠锤打钢件的 “叮叮” 声,木工锯木头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透着一股钻研的劲儿。叶青云也没闲着,时不时走到各工序旁,指点一下 —— 比如告诉张师傅,气缸内壁打磨后,要用蒸汽试一下密封性;告诉巴图,曲轴的 “Z” 字形角度要精准,不然连杆带动起来会卡顿。
三天后,小模型终于组装好了。放在工坊中央的木架上,一尺长的铸铁气缸闪闪发亮,活塞裹着石棉布,严丝合缝地卡在气缸里;连杆一头连活塞,一头连在 “Z” 字形的曲轴上;旁边的小锅炉用铁桶改装,下面能放木炭,一根细铁管从锅炉连到气缸的一端,气缸的另一端还装了个小阀门,用来放蒸汽。
“都准备好了吗?” 邱远山搓着手,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张师傅、巴图和工匠们都围了过来,小白狐也不知何时溜进了工坊,蹲在叶青云脚边,琥珀色的眼睛盯着模型,尾巴轻轻晃着。
“准备好了!” 负责烧锅炉的年轻铁匠应道,手里拿着火种,等着点火。
叶青云点了点头:“开始吧,先少放些木炭,慢慢烧,别让蒸汽压力太大。”
年轻铁匠把木炭放进锅炉下面的炉膛,点燃火种。木炭慢慢烧起来,炉膛里的火苗越来越旺,小锅炉里的水渐渐热了,冒出细密的水珠,顺着铁桶壁往下流。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锅炉的铁管开始冒出白汽,“滋滋” 地响。
“有蒸汽了!” 众人都屏住呼吸,盯着气缸和活塞。邱远山伸手拧开连接气缸的阀门,白汽 “嘶” 地冲进气缸,推着活塞往另一边走 —— 活塞带动连杆,连杆又带着曲轴慢慢转动起来!
“转了!转起来了!” 邱远山激动地喊出声,工匠们也欢呼起来。曲轴越转越快,带动着旁边临时装的一个小木轮,木轮转得飞快,甚至带起了一阵小风。
小白狐也兴奋地叫了两声,从叶青云脚边跳起来,围着模型转了两圈。叶青云看着转动的曲轴,脸上露出了笑容:“不错!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只是蒸汽压力还不够大,曲轴转得还不够快,以后可以把锅炉改大些,用煤烧,压力能更大。”
张师傅凑过去,看着活塞在气缸里滑动,点头道:“密封也还行,没漏多少蒸汽。要是把石棉布再裹紧点,气缸内壁再打磨得光滑些,推力还能大些。”
巴图也道:“曲轴转得顺,就是连杆有点细,要是放大做船上的,得用更粗的钢棍,不然容易断。”
邱远山把大家的意见都记下来,兴奋地说:“咱们先改进小模型,把密封、锅炉、连杆都改好,再做个大些的模型,比如气缸三尺长,能带动真正的小木桨。等大模型成功了,咱们就开始做蒸汽船的大部件 —— 到时候,咱们吴家堡就能有第一艘不用风不用桨的船了!”
叶青云拍了拍他的肩:“慢慢来,一步一步来。蒸汽船是新东西,没那么容易成,但只要咱们坚持试验,不断改进,总有一天能造出能远航的蒸汽船。到时候,咱们的盐、盔甲、皮毛,就能更快、更多地运到江南、大辽城,吴家堡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夕阳透过木窗,洒在转动的模型上,白汽在阳光里泛着金色的光。工匠们围着模型,讨论着改进的细节,邱远山拿着纸笔,不停地画着草图,小白狐蹲在一旁,偶尔蹭蹭叶青云的裤腿,整个工坊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干劲。他们知道,这转动的曲轴,不仅是蒸汽船的起点,更是吴家堡技术跨越的开端 —— 在这乱世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守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