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的,只能勉强用绳子捆着;盐场的仓库也是土坯墙,屋顶的茅草已经发黄,看起来随时可能漏雨。
“这些问题都得解决。” 叶青云站起身,语气坚定,“周老丈,你先列个清单,需要修多少盐池、买多少竹筐、补多少仓库,报给王五,让他尽快拨款采购;另外,你选几个有经验的盐工,咱们一起商量商量,怎么把这盐运出去。”
周老栓大喜,连忙应道:“哎!俺这就去列清单!您等着,俺这就去!” 说着,他快步朝着盐场的工房跑去,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了不少。
三、滩涂水浅阻航船,实地勘察谋良策
叶青云和袁七走到海边,海浪一次次拍打着滩涂,留下一片片湿润的痕迹。远处的海面上,几只小渔船正慢悠悠地漂着,渔民们撒着网,偶尔能看到鱼跃出水面的身影。
“袁七,你说为什么不用船运盐?” 叶青云忽然问道,“从这里坐船到青运城的码头,再从码头走官道运走,比靠人扛、小推车运快多了,也能运更多。”
袁七苦笑一声,指着脚下的滩涂:“首领,您看这滩涂,从海边往海里走三里地,水位都没到膝盖,大船根本开不进来,一进来就搁浅。以前也试过用小船运,每艘小船只能装两百斤盐,一天顶多运十船,也就两千斤,跟小推车差不多,还得雇渔民,成本比小推车还高,不划算。”
叶青云蹲下身,用手挖了挖滩涂的泥土,黏糊糊的,下面全是细沙和淤泥。他站起身,望向远方的海平面 —— 那里的海水颜色更深,应该是水位较深的地方,只是从滩涂到那里,还有很长一段浅水区。
“要是把浅水区挖深,修一条航道呢?” 叶青云问道,“从盐场旁边挖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航道,一直通到深水区,这样大船就能开进来,直接在盐场装盐,再运到青运城。”
袁七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挖航道倒是个办法,可这工程量不小啊!从盐场到深水区,至少有五里地,得雇多少人、挖多久?而且这滩涂的泥土黏,挖起来费劲,还得担心涨潮的时候,海水把航道又填上了。”
“这些都能解决。” 叶青云走到盐场的仓库旁,拿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地图,“首先,航道不用挖两丈宽,一丈五就够了,大船能过就行;深度一丈,涨潮的时候水位能到一丈二,不会搁浅。其次,挖航道用民工,咱们修路不是还有剩下的民工吗?调一部分过来,管吃管住,再给点工钱,他们肯定愿意干。最后,航道挖好后,用石头和水泥把两边砌起来,防止泥土塌方,再在航道入口修个水闸,控制水位,涨潮的时候开闸让船进来,落潮的时候关闸,保持航道里的水位。”
袁七凑过来看地图,越看眼睛越亮:“首领,您这主意好!要是真能修好航道,一艘大船能装五千斤盐,一天运十艘就是五万斤,比现在快二十多倍!而且成本也低,雇一艘大船的钱,比雇一百个民工扛盐便宜多了!”
“还有更省成本的。” 叶青云笑着说,“咱们自己造船!冶铁厂现在能造铁板,邱远山又在改进机械,咱们可以造几艘浅吃水的铁壳船,比木船结实,还能装更多盐。让邱远山设计一下,船身窄一点、长一点,适合在航道里走,吃水深度控制在八尺,这样就算落潮,也不会搁浅。”
正说着,周老栓拿着清单跑了过来,看到地上的地图,好奇地问:“叶大人,您这画的是啥?”
“是航道和船的图纸。” 叶青云指着地图,给周老栓解释,“咱们要挖一条航道,造几艘大船,以后用船运盐,不用再靠人扛了。”
周老栓眼睛瞪得溜圆,激动地说:“用船运?那可太好了!俺们盐场的盐就能运出去了!俺们还能帮着挖航道,俺们熟悉这滩涂,知道哪里好挖!”
叶青云点头:“好!那航道的勘察就交给你和盐场的工人们,你们先把浅水区的水位、泥土情况摸清楚,画个详细的地形图,我回去就安排民工和物资,尽快开工。”
四、盐场规划定细则,船运蓝图绘未来
接下来的两天,叶青云都待在盐场,和周老栓、袁七一起制定盐场的整改和运输规划,分成了 “盐场修缮”“航道开挖”“船只建造” 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定了详细的细则。
盐场修缮方面,首先修补晒盐池 —— 把裂了的盐池底铲掉,重新铺上一层黏土和细沙,再用盐卤浸泡,让池底更结实,不漏海水;其次更换竹筐,采购一千个新的竹筐,同时让木工坊做一批木车,比小推车更大,能装三百斤盐,暂时解决航道开挖前的运输问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