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粮仓(2 / 3)

宽半米、高一米,装有木质百叶窗,可随时开关;粮仓底部用二十根石柱支撑,入口处设传送带,方便装粮;顶部除了斜坡瓦片,还搭建木质晾晒架,配备防雨布,雨天可遮盖;粮仓周围挖一圈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

议事会结束后,叶青云立刻安排人手:袁七负责采购砖石、木材、石灰等建材;唐师傅带领工坊的工匠,负责粮仓的设计和建造;王五从内卫中抽调五十人,帮忙搬运建材、平整场地;李伯和张叔则带着村里的老农,负责指导粮食储存的细节,比如如何分层堆放、如何放置防虫的草药等。

第二天一早,东侧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工匠们先平整场地,用石灰画出四座粮仓的位置;内卫队员们则推着小车,来回搬运砖石和木材;老农们在一旁指导,告诉大家地基要挖多深、石柱要埋多牢。唐师傅拿着图纸,穿梭在工地之间,时不时停下来,和工匠们讨论细节:“这个通风口的百叶窗,要做得密一些,既能通风,又能挡住雨水;粮仓内部的石灰,要抹得均匀,不能有缝隙,不然容易受潮。”

建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粮仓的高度有九米,砌筑墙体时,工匠们需要搭很高的脚手架,既危险又费力。唐师傅就想了个办法,让工匠们先砌到三米高,安装第一道通风口,再在上面搭脚手架,继续往上砌,这样既安全,又能随时检查通风口的安装情况。

还有粮仓顶部的晾晒架,一开始用的是普通木材,李伯看了后摇头说:“不行,普通木材容易受潮腐烂,晾晒架得用硬木,比如槐木或者榆木,这样能用十几年。” 叶青云立刻让人更换木材,虽然成本增加了一些,但能保证粮仓的耐用性。

附近的村民们听说要建能防受潮、防起火的 “立式粮仓”,都主动过来帮忙。有的村民家里有多余的木材,就主动送到工地;有的村民擅长木工,就帮忙制作通风口的百叶窗;妇女们则带着自家的针线,帮忙缝制顶部的防雨布。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粮仓不仅是储存粮食的地方,更是应对天灾的 “救命仓”,建得越结实,大家心里越踏实。

一个月后,四座立式粮仓终于建成。远远望去,四座圆柱形的粮仓矗立在空地上,青石墙体泛着淡淡的光泽,三道通风口整齐排列,顶部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四座坚固的 “粮食堡垒”。村民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的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墙体,有的爬上顶部的晾晒架,兴奋地说:“这么结实的粮仓,就算再遇到白毛风,咱们也不怕没粮吃了!”

叶青云和耶律夫人也来到粮仓前,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满是欣慰。唐师傅指着粮仓,向叶青云介绍:“首领,您看,每座粮仓都做了试水试验,下雨天没有漏水;通风口的百叶窗开关灵活,能根据天气调节;底部的传送带也安装好了,装粮的时候很方便。”

叶青云点点头,让人拿来几袋粮食,亲自试验装粮和取粮。粮食通过传送带,轻松地送进粮仓底部,再通过内部的隔板,分层堆放在粮仓里;取粮时,打开侧面的闸门,粮食就顺着出口流出来,省时又省力。老农们也检查了粮仓内部,笑着说:“这样分层堆放,通风又好,粮食肯定能存得住!”

当天下午,吴家堡就开始往粮仓里储存粮食。村民们推着小车,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到粮仓,袁七带着人,仔细登记每户储存的粮食数量,给大家发放 “存粮凭证”—— 凭证上写着户主姓名、存粮种类和数量,以后需要时,凭凭证就能取粮。

刘一棍和马寡妇也推着一车玉米来到粮仓,看着粮食被顺利送进粮仓,刘一棍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怕粮食受潮发霉了!有了这粮仓,就算遇到天灾,咱们一家六口也饿不着了!” 马寡妇也点点头,眼里满是安心。

除了村民储存的粮食,叶青云还从吴家堡的公粮中,拿出十万斤粮食,存入粮仓作为 “应急储备粮”,由袁七专门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粮食的储存情况,每月通风、晾晒一次,确保粮食不会变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管理粮仓,叶青云还让李伯和张叔编写了《粮仓管理口诀》,教大家如何判断粮食是否受潮、如何防治虫害、如何调节通风口等,口诀通俗易懂,村民们很快就记住了。

几个月后,中原地区遭遇旱灾,粮食歉收,附近几个县的粮价再次上涨。但吴家堡的村民们却一点也不慌 —— 大家看着四座装满粮食的立式粮仓,心里踏实得很。有村民感慨地说:“多亏了叶首领,建了这么好的粮仓,不然咱们今年怕是要饿肚子了!”

叶青云站在粮仓旁,看着村民们安心劳作的场景,心里满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综英美]路人女主吃瓜日常 幸福家园[无限] 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兵王了秦扬王永发 [综名著]小说家如何改变剧情 水银科技战记 沙雕系统逼我成神 749局迷案解密 穿越后,我在全班面前向警花表白 外星异种驯化手册[人外] 徒儿你无敌了叶北辰周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