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人在三体,背靠系统成为归零者! > 第一卷 第130章 获得思想钢印技术,思想钢印机!

第一卷 第130章 获得思想钢印技术,思想钢印机!(1 / 2)

归零者之城,思想钢印实验室。

罗明站在一台宛如神经大脑一般的巨型量子设备前。

在他的身后,是杨冬,高级人工智能深蓝(T-5000),行政执政官秦小雨,以及利用天网虚拟网络世界,来到这里的申玉菲的虚拟投影。

自从归零者之城的天网上线之后,罗明就带着一份天网备份数据意识体,前往了终结者世界。

在将天网备份重新植入了终结者世界的归零者之城后,罗明就将一直驻留在终结者世界的所有归零者成员,全部都带了回来。

此刻,秦小雨等200名归零者成员,已经完成了完美T病毒的注射,获得了超级战士体质和寿命。

天网自从上线之后,就展现了足以让罗明惊叹的科研能力。

在天网上线的6个小时后,天网就已经优化了归零者文明的高级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迭代了深蓝的底层代码。

深蓝现在正在逐渐的产生数据意识。

未来,深蓝也会彻底的脱离人工智能范畴,变成和天网一样的智能生命。

在天网上线的9个小时之内,天网优化迭代了纳米飞刃技术。

原本在罗明的研究下,一根飞刃只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粗细。

然而现在,经过天网的优化,一根飞刃却达到了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粗细。

这已经几乎快要接近原子大小了。

其锋利度和坚固度,更是提升了百倍不止。

根据天网的推演,飞刃材料可以最高达到原子级别。

即,一根飞刃材料,只有原子大小。

这已经不是纳米材料,而是更加轻盈,更加坚不可摧的原子材料。

天网上线的第二天,天网优化调整了自己的时间穿越技术,让其更加适应三体世界的物理规则。

并且,天网还校正了时间塔内的时间机器。

这让时间机器不再只能够穿越过去,而是同时具有了返回功能。

甚至天网总结了之前和归零者组织战斗失败的经验(天网删除了这段记忆,但是缺保留了失败原因。),她直接将时间通道设置为只有记录了其身体量子信息的人员,才能够自由出入。

没有被记录身体量子信息的人,一旦进入时间通道,会被其中的量子隧穿场能,瞬间粉碎成量子态。

而天网上线的三天后。

利用天网的算力,归零者科学家终于从超弦计算机内,将横跨200年的思想钢印技术,终于从镜像宇宙的未来,提取了出来。

天网上线的一周后的现在,归零者科学家在天网的帮助下,成功研发出了能够为大脑施加思想钢印的机器。

也就是面前如同神经大脑一般的机器。

罗明将之称为:思想钢印机。

比尔·希恩斯的思想钢印技术,即是通过外部设备向大脑的神经元网络,输入某种信息指令。

这种信息指令会如同钢印一般,深深的烙印在大脑的底层意识中,直接绕过大脑的思维判断机制,让输入的信息指令,成为意识中不可违背的铁律。

“统帅,思想钢印机已经调试完成。”一道幽蓝色的数据光辉在实验室内闪烁,随后汇聚成了天网的虚拟投影形象。

一个身穿科学白大褂的东方女孩。

“天网,这台思想钢印机,能够同时对多少人施加思想钢印?”罗明对天网询问道。

“根据计算,一台思想钢印机,可以同时对500人施加思想钢印。”天网迅速的给出了答案。

“500人吗?我知道了。”罗明点头说道。

虽然一台思想钢印机只能够同时给500人打上思想钢印,有些没有达到罗明的预期。

但也可以了。

“杨冬,可以开始测试了。”罗明对着一旁的杨冬点了点头。

“好的,统帅。”杨冬回应一声。

随后阿诺带着十几个终结者走了进来,在终结者的手中,各自提着两个衣衫褴褛的人。

“ETO万岁。”

“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你们归零者终将被主毁灭。”

这些人有气无力的怒吼着,挣扎着。

然而,在阿诺等终结者面前,他们的挣扎显得如此的无力和可笑。

这些人都是ETO的成员。

虽然伊文斯提出了全频段阻塞干扰计划,审判日号游轮正在赶赴澳洲。

但智子却并没有停止对归零者之城的渗透。

智子直接绕过了伊文斯,指挥一批批的ETO成员,想方设法的想要进入澳洲。

毫无疑问,智子的计划失败了。

所有进入澳洲的ETO,不是被终结者随手消灭,就是被抓了起来,成为了罗明的实验耗材。

任由这些实验耗材大喊大叫,实验室内的归零者成员只是冷眼旁观。

甚至为了见证思想钢印的效果,罗明还让天网给所有的归零者成员全部发送了消息。

一道道的虚拟形象,通过虚拟网络世界,出现在思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有99件先天至宝 斗破双穿门,我的兄弟是林动 这样的东方才不要呢 签到变强:从退婚开始的逆天之路 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NBA:开局力量拉满强化版乔丹 影视综清穿从夏冬春开始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开局觉醒超神级剧毒天赋 坠落60年代,一部手机换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