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口红,张保珍的毛绒大衣更贵,这时候的成衣其实不便宜,特别是洋气的毛绒大衣,往少的说大几十,往高了说一两百。
这玩意本来就是卖给有钱人的,就像八九十年代东北女人追求貂皮大衣一样,那时工资普遍也才几十到一百,但一件貂皮大衣少则三五千,高则十来万。
所以这玩意根本就不是穷人买的,张保珍夫妻一个六七十,除去吃喝,人情往来,各种费用,一个月能存五十就不错了。
买这么一件好衣服,正常人都很爱惜,过年过节拿出来穿一下,最多出门的时候穿,谁在家都穿着,脏了多难洗。
现在的房子可不是后世地板瓷砖,不干活也难穿干净。
除此之外,张保珍急于撇清和李杨的关系也不正常,那名百货商店的路人说两人很熟,她却极力说只是普通朋友。
一般来说,说是朋友就行,为什么要强调普通朋友呢,证明知道李杨失踪的事,眼神又躲闪,那就是不想被人发现什么。
李文华不确定两人的不正常是否和李杨有关,但有事隐瞒是肯定的。
有没有关系,挖出来就知道。
他的强硬态度令两人更加紧张,特别是张保珍,已经有些慌神,眼睛不住的往乔士凯瞟,似乎在求助。
如此表现,张志胜和永辉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两人有问题,掏出手铐:“既然这样,那就去局里说吧。”
乔士凯连忙出声:“我说,我……那天有人找我办事,然后我就回来了。”
永辉质问道:“那你刚才怎么不说,办事就办事,为什么要遮遮掩掩的?”
“那个、那个……”乔士凯支支吾吾有些说不出口。
李文华和赵鹏飞张志胜三人都懂了其中意思,收钱了呗。
只有永辉没明白,紧逼着问:“那个什么?老实说!”
李文华没管,而是看向张志胜,后者微微点头快步打开门出去。
几分钟后张志胜回来,双手做喇叭状凑到李文华耳边:“邻居早上看到他去上班了,但没人看到他回来。”
李文华皱眉,随后又舒展开,邻居证明不了,还可以找那个要办事的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家的经济问题就说的通了。
可李文华还是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与张志胜对视一眼,两人都点点头,不管是否和李杨失踪有关,既然收钱那就先带回去再说。
随后看向张保珍:“那你呢?”
张保珍见丈夫都撂了,赶忙说:“我中午提前回来做了饭,给他们喝酒,自己先吃了点就回去上班了。”
这时她的神色反而没有之前慌张,仿佛说出来后悬着的心落地。
乔士凯又补充道:“本来是办完事在家里给钱的,但他还有事没来。”
李文华看着他,有些意外,这么讲究的吗,先办事,后收钱,完了还准备在家请吃饭?
没个几百块的好处干不出来吧?
一个四十多块钱工资的人,能解决几百块的事,挺能耐呀。
几人把乔士凯带回了局里,顾不上吃饭,又骑车去了那个拿钱求办事的人家里。
得到证实的是,这人确实在那天找过乔士凯办事,但好处费可不是几百,而是二十块钱。
两人是旧识,乔士凯邀请去家里吃午饭。
这人说,那只是客气话而已,谁会当真。
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问题,乔士凯提前一天就让媳妇中午回来做好饭菜,显然不是客气话。
在李文华的细问下,这人却说:“怎么不是客气话,真要请吃饭,会随意问一句:要不中午上我家吃?在我说不了,立马说行,那下次。”
赵鹏飞深以为然,这已经客气的不能再客气,太假了。
回去的路上,李文华说:“张局,这个乔士凯有问题,还有他媳妇张保珍,两人处处透着不正常。”
张志胜点头道:“是啊,一句谎话需要无数谎来圆,实际上越圆问题就会越多。”
晚饭前,他安排人审问乔士凯,反反复复一直问,不停的问,等他说漏嘴。
到第二天早上,可以说已经漏洞百出,但还是咬死不说。
公安还在问,轮班问,誓要问到他崩溃为止。
李文华他们则是去了张保珍上班的百货商店,询问那天中午她什么时候回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的不知道这事,有的没看时间,还是昨天那个路人说:“那天她十点多一点走的,还是我帮她看着的,回来下午一点了,慌慌张张的,我本来挺生气,但看她那样想来也不是故意的,就没说什么。”
慌张是因为回去太久,给同事添麻烦了吗?
李文华觉得不是,乔士凯假意客气邀请,却提前一天让媳妇回去做午饭,张保珍一去就是三小时,难不成还要坐火车去外地买菜?
又打听了下张保珍平时的情况,所有人一直说她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