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散,警报声却再次划破寂静。
星耀站在指挥室内,目光如炬,凝视着全息屏幕上迅接近的敌舰轮廓。
“调集烈风。”
他声音低沉而冷静,“让矿区外围防御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通讯官快操作终端:“对方依旧没有回应任何信号,航持续提升,目标明确指向资源核心区。”
伊莎贝拉快步走来,神情严肃:“根据数据库比对,这次舰队配置与上次不同,但动力系统仍然带有远古遗民技术特征。
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引擎模块。”
星耀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看来,我们的科技交流会让他们坐不住了。
这些人不想让我们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他转身对身旁的参谋下令:“启动紧急预案,所有科研设施进入隐蔽模式,同时通知各研究小组立即撤离非必要人员。”
数小时后,战斗结束,敌军被击退。
虽然矿区损失不大,但星耀清楚,这只是开始。
次日清晨,遗迹会议厅内气氛凝重。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
星耀环视在场众人,“敌人已经意识到我们在科技上的潜力,并试图扼杀它。
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度。”
伊莎贝拉点头:“确实如此。
我们需要更多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才能支撑起整个遗迹的展计划。”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选拔行动悄然展开。
报名通道开放的第一天,便有数千名来自银河各地的青年学者、工程师、战术专家前来应征。
他们中有人精通能量转换技术,有人擅长量子通信,也有人拥有独特的战术思维。
选拔现场设在遗迹中央广场,宽阔的场地被划分成多个测试区。
知识考核、实战模拟、心理评估轮番进行,每一个环节都由星耀亲自审核标准。
“我们要找的不是只会答题的书呆子。”
他在会议上强调,“而是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判断、并能迅适应战场变化的人才。”
一位身材瘦削的年轻男子引起了评审团的注意。
他在战术推演中展现出惊人的战略直觉,甚至提前预判了模拟敌军的突袭路线。
“你叫什么名字?”
星耀亲自问道。
“林泽,原属第三边防军团情报分析员。”
年轻人答道。
“你在模拟战中做出的决策很特别。”
星耀继续追问,“你是怎么想到那个变招的?”
“因为我知道,敌人不会按照常规逻辑出牌。”
林泽眼神坚定,“所以我必须打破规则,先一步布局。”
星耀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很好,欢迎加入我们的战术研究组。”
与此同时,在另一侧的科研测试区,一名女性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台新型能量稳定器。
她的设计打破了传统能源分配模式,采用了动态负载调节机制,极大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这个装置能投入使用,将极大缓解我们战舰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伊莎贝拉低声评价道。
星耀点头:“她值得重点培养。”
随着选拔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他们或在工程领域展现非凡创造力,或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卓越指挥能力。
为了让这些新成员更快融入团队,星耀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交流会。
老成员与新人一对一结对,共同参与小型科研项目或战术演练。
起初,一些资深研究人员对新人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他们连基础数据都没搞清楚,就敢提出优化方案?”
一位年长的研究员皱眉。
“但他们提出的思路,确实解决了我之前遇到的一个难题。”
另一位研究员反驳,“也许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在星耀的推动下,新旧成员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
合作过程中,不少新颖的想法被提出,甚至直接促成了几个关键项目的突破。
其中一组新人与老兵合作,开出一套全新的战术协同系统。
该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自动调整作战编队,使得小规模冲突中的反应效率提升了近三成。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新鲜血液。”
星耀在一次汇报会上说道,“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理念,还激了整个团队的创新活力。”
然而,人才的涌入也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
某些外部势力开始注意到遗迹的变化,甚至派出间谍试图渗透进来。
“我们在筛选过程中现几名可疑人员。”
伊莎贝拉向星耀报告,“他们的履历看似完美,但在背景调查中出现了多个不一致点。”
星耀沉思片刻:“加强审查流程,确保每一位加入者都是真正认同我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