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写得最好!
“
诗社那日,秋爽斋里格外热闹。
黛玉穿着一身淡紫色的衣裳,坐在窗边。
她的面前摊着一张素笺,眉尖若蹙,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我想好了。
“她忽然提笔,墨迹在纸上蜿蜒,“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她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静了下来。
那诗句,像是一根细细的针,轻轻刺在每个人的心上。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她继续写着,眼泪不知不觉滴落在纸上,晕开了一朵墨色的花。
众人都沉默了。
这诗,太悲,太苦,像是把一颗心掏出来,放在阳光下暴晒。
轮到宝钗时,她却不慌不忙。
只见她略一思索,便挥毫写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探春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点头:“宝姐姐这起句,便与众不同。
“
宝钗微微一笑,继续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好一个送我上青云!
“李纨忍不住击节赞叹,“这气魄,这胸怀,当真难得!
“
黛玉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看着宝钗,那个永远端庄、永远得体的女子,心中忽然涌起一阵难言的滋味。
诗社结束后,众人的兴致依然很高。
湘云提议放风筝,立刻得到了响应。
园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争奇斗艳:宝钗放的是一个大雁,探春放的是一个美人,宝玉放的是一个巨大的蝴蝶。
黛玉放的是一个精致的沙雁。
她看着那风筝在天空中飘飘摇摇,忽然觉得它像极了自己。
“姑娘,线要放得松一些。
“紫鹃在一旁提醒。
黛玉却恍若未闻。
她看着那风筝,喃喃自语:“也不知它要飞到哪里去“
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风筝线竟然断了。
那沙雁在空中打了个转,便向着远方飘去。
“呀!
“紫鹃惊叫一声。
黛玉却笑了:“也好,让它自由自在地飞吧。
总比被这根线牵着,不得自在要好。
“
另一边,宝玉的风筝也断了线。
他急得直跺脚:“我的风筝!
它怎么就这样走了?“
宝钗走过来,柔声安慰:“二哥哥不必难过。
风筝断了线,是把它这一年的晦气都带走了。
这是好事。
“
湘云在一旁拍手笑道:“宝哥哥若是舍不得,明日我再陪你放一个更大的!
“
宝玉看着湘云天真烂漫的笑脸,心中的惆怅也消散了几分。
只有黛玉,依然望着风筝远去的方向出神。
她的心中,忽然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
这断线的风筝,会不会是什么征兆?
夜幕降临,大观园又恢复了宁静。
黛玉独自坐在潇湘馆的窗前,手中把玩着白日里湘云送给她的柳枝。
那些毛茸茸的柳絮,在月光下像是镀了一层银边。
“姑娘,该歇息了。
“紫鹃轻声提醒。
黛玉却摇了摇头:“我再坐一会儿。
“
她的心中,还在回味白日里的诗句。
宝钗的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像是一根刺,扎在她的心上。
“她总是这样,“黛玉轻声自语,“永远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而我“
而我,却总是被这些无谓的愁绪困扰。
就像这柳絮,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
窗外,忽然起风了。
柳絮被风卷起,在夜色中飘飘荡荡,像是无数个找不到归宿的魂魄。
黛玉忽然打了个寒颤。
她想起尤二姐,想起那些断线的风筝,想起宝钗诗中那个“本无根“的柳絮
这园子里的每个人,何尝不都是一朵柳絮?看似风光,实则命运都系在一根细细的线上。
而那执线的人